近日,北京佑安医院妇科收到一封“小作文”。没有华丽辞藻,却句句滚烫;没有刻意排版,却字字闪光。写信人是妇科一位两个月内两次入院的患者。她写下近千字,只为向北京佑安医院妇科医护团队郑重道一声“谢谢”。今天,我们把这封信转成了故事,也请屏幕前的您,一起感受这份“双向奔赴”的暖意。
专家门诊:第一次见面,就让患者“放心”
我是一名患者,第一次来到北京佑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刘青主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查体,耐心地和我沟通着治疗方案,担心我无法理解那些医学术语,特意拿出纸笔把我的病情画成“简笔画”,让我秒懂。患者病情复杂,需两次手术。刘青主任细致地向我交代看病的流程,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每次住院几天、哪天住院最佳……,给我吃下一颗“定心丸”。
手术台:3小时17分,她们把“完美”写进了病历
主刀医生李秀兰副主任,技术精湛、耐心负责,手术台上一丝不苟、沉着冷静。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使得手术安全、顺利地结束。微创手术术后基本上没有疼痛感,伤口也很小,我很快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病房:暖心守护,顺利康复
我的管床医生刘馨大夫不仅在手术前仔仔细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完手术以后,也叮嘱了我很多注意事项,并且和我说,如果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叫她。我想正是由于她们对细节的把控以及周密的安排,我才能恢复地如此之快。
护士站:一针见血,也“见”人心
“我血管又细又深,以前每次扎针都被‘戳’好几针。李春英护士让我见识了‘教科书级’的一针见血。”“她怕我紧张,故意跟我聊些家常,话音没落,针已经进去了。”,专业技术十分扎实。还有“小阮护士”既负责任又热心,每次看到我去打水都急忙跑来帮我把水壶提到床头桌上,生怕我不小心摔倒。每位护士对病人讲话都是柔声细语,关怀备至,让人心里觉得温暖。
两次住院:同一病区,不同“惊喜”
第一次住院,管床医生是王楠大夫,因为我十分怕冷,告诉她这个事情后,她立刻帮我协调,为我找到了合适的病房。在我第二次手术后,又赶上了她值夜班,我伤口处的敷料因为出汗已经翘了起来,她及时为我换了药,并且细心地把边边角角全部贴好。
保洁大姐:把“干净”做成另一种治疗
张国松是妇科病区的一名保洁员,每天按时到岗、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打扫着每个房间,轻手轻脚,生怕弄出动静,影响我们的休息。正是由于她的勤劳工作,才能让我们拥有干净整洁的环境。
双向奔赴,才是医患最美的模样
在北京佑安医院妇科,我们看到:专家把“大决策”拆成“小步骤”,让医学不再冰冷;主刀把“手术”做成“艺术”,让每一次手术都精准高效;护士把“静脉穿刺”做成“表白”,让每一次进针都带着专业和自信;保洁把“卫生”做成“治愈”,让每一缕阳光都照在干净地板上。她们也是女儿、妻子、母亲,也会累,也会哭。但只要穿上白大褂、护士服、工装衣,她们就长出一对“隐形翅膀”,用专业与善良,托起无数女性的“生命之花”。医学的底色,永远是关爱;医患的最好关系,就是“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