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一次座谈上说了一个让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事:高血压不是“病”,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
我们今天就高血压给大家说说教授的看法:
许多人在理解高血压这一概念时存在一些误区,甚至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老年病或独立的疾病。实际上,高血压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它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且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目前根据2025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超3亿,其中60%患者未察觉病情。同期网易等媒体援引国家心血管中心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一、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这一定义是基于血压测量结果的医学标准,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高血压本身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它本身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反映人体血管系统压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常见误解
许多人误以为高血压是老年病,只有老年人会患高血压。然而,这一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事实上,高血压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使得年轻人也面临着高血压的风险。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少年和年轻人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提示我们高血压并非仅是老年人的专利。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使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一旦发生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肢体瘫痪、失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脑出血,长期高血压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会对心脏、肾脏、视网膜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例如,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还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尿毒症;此外,高血压还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高血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高血压与年龄的关系
高血压与年龄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血管弹性下降,这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老化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老年人的血管壁会逐渐变硬、变脆,血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阻力增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被认为是典型的老年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在现代社会,年轻人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提前患上高血压。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血管老化和硬化的过程,使得年轻人也面临高血压的风险。因此,高血压并非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
五、高血压的病根
高血压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血管硬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老化和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血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阻力增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硬化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由于血管壁上脂肪沉积形成斑块,进一步导致血管硬化。这些斑块会阻碍血液流动,使血管壁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除了血管因素,遗传因素也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会相对较高。然而,遗传因素并非高血压的唯一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年轻时发病的高血压更可能是遗传引起的,而中老年人的高血压则更多与生活习惯相关。例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它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且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高血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脑出血到心脏、肾脏、视网膜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虽然高血压与年龄有一定的关联,但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其风险。高血压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血管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维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