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皮肤病和关节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问题。然而,有一种疾病却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告诉我们,皮肤的病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深处隐藏着对关节的侵蚀。这就是银屑病关节炎。广州华康医院风湿科杜鹏主任形象地解释道:“银屑病关节炎,可以理解为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这个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攻击范围从皮肤‘钻进’了关节,是一种‘里应外合’的系统性损害。”
不止是“牛皮癣”:识别关节的警报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银屑病患者都会发展为关节炎,但银屑病患者无疑是高危人群。
关键的预警信号包括:
- 关节疼痛、肿胀: 特别是手、足、膝、踝等外周关节,也可能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
- 晨僵: 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后反而好转。
- 特征性表现(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
- 指/趾炎: 整个手指或脚趾像小香肠一样肿胀起来,这是肌腱和附着点炎症的典型表现。
- 附着点炎: 是肌腱、韧带与骨骼连接的“锚点”发生炎症,常见于足跟(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肘部等,导致局部疼痛。
- 指甲改变: 超过80%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伴有指甲的异常,如顶针样凹陷、指甲脱离(甲分离)、指甲增厚、颜色浑浊等。杜鹏主任强调,指甲病变是连接皮肤与关节损害的重要桥梁,是重要的诊断线索。
“里应外合”的攻击:一个疾病的两种表现
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共享着相同的免疫病理基础。杜鹏主任指出,其本质是免疫系统(主要是IL-17A、TNF-α等炎症因子过度活跃)同时攻击了皮肤和关节等组织。
- 在皮肤: 免疫系统的异常攻击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形成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
- 在关节: 同样的免疫攻击发生在关节滑膜、肌腱附着点,引发持续的炎症,导致疼痛、肿胀,久而久之会侵蚀骨骼,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因此,皮肤是“表”,关节是“里”,二者是同一次免疫风暴在不同场所掀起的波澜。
超越皮肤与关节:警惕共病风险
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银屑病关节炎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体表。
- 代谢综合征: 患者罹患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高。
- 心血管疾病: 慢性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
- 眼部炎症: 如葡萄膜炎,可导致眼红、眼痛、视力下降。
- 肠道炎症: 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炎症性肠病。
- 疲劳与焦虑: 长期的疼痛和外观改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
广州华康医院风湿科杜鹏主任提醒,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必须有整体观念,不仅要缓解症状,更要管理共病,降低长远风险。
阻断“内外夹击”:现代医学的应对策略
治疗的目标是同时控制皮肤和关节的炎症,防止关节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 早期诊断与定期筛查: 所有银屑病患者都应定期评估关节症状,反之,不明原因的关节炎也应检查皮肤和指甲。实现皮肤科与风湿科的协同诊疗 是最佳模式。
- 阶梯化与靶向治疗:
- 一线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
- 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皮肤和关节均有一定效果。
- 生物制剂: 这是治疗的中坚力量。TNF-α抑制剂、IL-17A抑制剂等能精准地阻断关键的炎症通路,对皮肤和关节炎 achieving同步、高效的控制,并有效抑制放射学进展(阻止关节被破坏)。
- 小分子靶向药: 如PDE4抑制剂、JAK抑制剂,提供了口服的靶向治疗选择。
结语
银屑病关节炎,是免疫系统在皮肤与关节两个战场同时发起的攻击。它撕下了“单纯皮肤病”的标签,揭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系统性本质。广州华康医院风湿科杜鹏主任最后总结道,对于银屑病患者,关注关节的“求救信号”;对于关节炎患者,留意皮肤和指甲的“细微变化”,是实现早期诊断的关键。通过现代风湿免疫学的精准靶向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阻断这场“内外夹击”,让患者从皮肤到关节,都重获健康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