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干啥啥不行,拉屎第一名”!男生总有那么多屎要拉,为啥啊?

家有男生,早晨几乎天天上演一出“如厕大战”。王阿姨一边给孙子冲奶,一边无奈地看着丈夫又一头钻进卫生间:“每天都要拉那么久,是不是身体出啥问题了?”有人调侃:“干啥啥不行,拉屎第一名!”——许多男生自己也戏称,论如厕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堪称家里“厕所占领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生真的比女生更爱拉屎吗?还是其中隐藏着健康信号?

“你以为只是拖延,其实和身体有莫大关系。”

带着王阿姨的疑惑,今天就来“拆解”男生如厕那点事,让我们一起揭开背后的健康逻辑。结尾还有科学实用的建议,别错过!

男生爱“拉屎”,真的是天生如此?

许多家庭都发现,男生如厕似乎比女生“认真”得多:有的人每天两三次,一待就是十多分钟;有的甚至每次必须“带手机”入场,变厕所为“独处空间”。但从医学角度讲,正常成年人的排便频次通常为每天13次,或每周37次都属正常区间。排便本身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肠道结构、激素水平、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生活方式等。

研究显示,与女性相比,部分男生表现出更明显的“便意”——主要有这几个成因:

肠道蠕动节律及荷尔蒙差异:肠道有其自然的运动节奏,男生因激素(如睾酮等)影响下,胃肠道蠕动更为活跃,尤其饭后/早晨易产生便意。有调查指出,约46%的男性早晨饭后45分钟内会有较明显便意(《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4期)。

饮食及纤维摄入量:不少男生饮食结构偏好“大荤大辣”或高油脂、少蔬菜——这容易使得肠道产生更多废渣、导致粪便增多及气体聚集。而热量高、辣味重的食物会刺激肠壁,使其蠕动加快。

心理与行为侧因:“厕所独处”成为了男生的“小确幸”。不少男生习惯于在如厕时刷手机、阅读、短暂放空,这类仪式行为容易拉长如厕时间,形成“心理依赖”。

便秘及肠道功能差异:虽然女性因激素周期波动、压力等因素更易便秘,但部分男生的肠道功能同样会在压力、作息紊乱、长期久坐等刺激下敏感,表现为排便频率增多或便意频繁。

所以,有人说男生“拉屎第一名”,其实是生活节奏、饮食行为、心理需求多重因素的结果。

“拉屎总冠军”,带来的不仅仅是调侃

每当家庭因为厕所“僵持战”开打时,大家似乎只是当个玩笑。但其实背后隐藏着不少健康学问。频繁、规律的排便,多数情况下是肠道功能正常、消化代谢畅通的表现,身体通过粪便排除垃圾和毒素,有助维持内环境稳定。但若出现“异常”,如大便次数骤然增多、持续腹泻、排便带血、便秘与腹泻交替等,却很有可能预示以下几类问题:

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IBS)。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6%-14%的成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易激症状。若男生排便频繁伴有腹痛、腹胀等表现,需及时关注。

消化没跟上、饮食结构失衡:食量大、口味重,易导致胃肠负担加重,也会使得肠道“不堪重负”,引发腹泻、便意感增强。

压力与心理负担: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肠蠕动。部分男生在工作或生活压力下,肠道变得更为敏感,出现“应激性腹泻”。

肛肠器质性问题:如痔疮肛裂等疾病引起的不适,会促使人产生频繁的便意和排便冲动。

如厕太久伤健康?警惕长期“占坑”带来的隐患

不少男生热衷于“如厕冥想”,实则“蹲坑”太久同样有害健康。医学数据显示,长期如厕时滑手机、久坐容易导致直肠静脉充血,诱发痔疮风险增高。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发现,如果如厕时间超过10分钟,痔疮发病率会较普通人群高出12.7%左右。

而且,习惯在如厕时长时间玩手机、发呆,还容易“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没手机不拉屎,拉屎必须带手机。时间长了,肠道排便反而变得“慢半拍”。

健康排便的建议,男生做对了吗?

面对男生“拉屎第一名”的调侃,健康的排便习惯才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核心。专家建议——

饮食均衡,多吃蔬果

保持高纤维、低油脂的饮食结构,每日膳食纤维建议摄入量为25-30克(等于约两根香蕉+一盘菠菜)。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通畅。

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坚持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可以同步肠道生物钟。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有助于增强肠道活力。

正确如厕观,杜绝“占坑”玩手机

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排便,如早晨饭后;降低如厕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为宜。避免如厕时带手机、书本,减少“分心”形成的依赖。

关注便信号,及时就医

如出现大便习惯突变、持续腹痛、便血等症状时,应警惕肠道疾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排查。

学会“压力管理”

通过冥想、运动、社交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减少肠道应激性反应。

小结

其实,“男生爱拉屎”说到底,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关乎肠道健康的自我提醒。保持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学会科学如厕,不让“厕所时间”成为健康隐患,把握好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习惯,身体自然会“顺利通畅”。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家人出现异常排便情况,切莫讳疾忌医,建议及早去正规医院做专业检查

最后,健康是一种日常的累积。每个人的肠道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厕这件小事,也值得我们投入更多关注。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温馨提示:具体健康情况因人而异,如有持续不适请及时到本地正规医院面诊。上述内容为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生诊疗,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需结合个人身体状况与执行情况。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4期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4.《成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管理共识》 5.《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研究进展》 6.《人体生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管理指南》 8.《中国肛肠基金会痔疮防治指南》 9.《运动促进肠道健康的临床研究》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干啥啥不行,拉屎第一名”!男生总有那么多屎要拉,为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