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区居民黄阿姨右肩痛了一年多,我接诊后仔细询问病症,发现黄阿姨右上肢上举、后伸、外展、内收都十分困难,便决定采用“运动针法”取相关穴位进行施针。同时,在行针和留针期间,嘱咐黄阿姨在可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做右肩关节上举、后伸、外展、内收动作。治疗一次后,黄阿姨感觉右肩疼痛减轻,活动范围也明显增加了。经过十次治疗后,黄阿姨症状消失,这次来院复诊,未发现复发情况。
第一次来就诊,黄阿姨对于边扎针边运动的治疗方法有一丝困惑与害怕,扎针穴位处传来的阵阵酸胀感也让她不敢动弹。我向她解释,在施针期间,不用过度紧张,可以尽量放松,这是在针刺穴位进行手法操作的同时,让患者主动活动患部肢体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针刺治疗时采用患侧远端交经巨刺,以远处穴位疏导配以局部按摩或运动,是运动针法的特别之处,其对于疼痛性病症,往往能做到立即止痛。运动针法不同于传统针刺疗法,也不同于头针、耳针、腹针等特种针法以及电针、放血等疗法,它结合了临床针刺疗法与运动疗法的优势,将针刺和运动两个重要的治疗变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协同或增强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针灸疗效。
运动针法利用人体的感觉和运动系统,使感觉传入因运动传出的参与而得到抑制,从而有效改善疼痛等症状,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运动引起的传入信息可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产生止痛效果。因此针刺主穴及配穴时配合患部运动,能提高痛阈,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舒筋通络,解除粘连。运动针法适应证广,疗效稳定而持久,对肩周炎、颈肩腰腿痛、头痛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痛症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长沙天马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主治医师 陈文英 实习编辑 荣福泉
“岁月华章”银发风采展示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