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尿酸结晶不断增多?溶解消除这三点最关键,痛风专家周桂兰解答!

尿酸结晶的积累常引发痛风等健康隐患,其溶解与管理需科学方法。本文将深入探讨消除尿酸结晶的三大关键策略,帮助读者从日常饮食入手,有效降低尿酸水平,维护身体平衡。掌握这些核心要点,不仅可预防疾病复发,更能促进整体健康。

第一点:正确用油,调节血脂

正确选择食用油是调节血脂、溶解尿酸结晶的首要关键。血脂异常往往与尿酸升高相关,饱和脂肪过多会加重身体负担,而健康油脂如橄榄油或鱼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减少尿酸生成风险。

如何选择食用油

1、优选油脂种类

增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每周摄入≥ 2次富含脂肪的深海鱼(三文鱼、鲭鱼等),每次约100-150克。或每日补充1-2汤匙(约10-20ml) 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用于凉拌)。

2、用好单不饱和脂肪酸

以特级初榨橄榄油、山茶油为主要烹饪油,每日总量控制在25-30克。

3、严格控制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

显著减少猪油、牛油、棕榈油、人造黄油、起酥油的使用。避免油炸食品、糕点、含“氢化植物油”的零食,饱和脂肪供能比<10%总能量。

每日烹调油总量建议≤25-30克(约2.5-3汤匙)。使用带刻度的油壶精准控制,多用蒸、煮、炖、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

4、关注ω-3/ω-6比例

在控制总脂肪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深海鱼和亚麻籽油等摄入,努力改善ω-3与ω-6脂肪酸的比例,理想目标趋近于1:4 - 1:6。

第二点:严控盐分,减轻负担,守肾脏功能

高盐(钠)饮食是导致高血压重要推手。高血压不仅本身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其所致的肾脏损伤更会直接削弱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减少盐分摄入是保护肾功能、为尿酸排泄扫清障碍的必要措施。

明确每日限盐目标

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 < 5克(约等于2000毫克钠)。对合并高血压、肾损伤痛风患者,建议<3克更为理想。

警惕“隐形盐”杀手

1、加工食品

严格限制或避免食用咸肉、腊肉、香肠、火腿、培根、咸鱼、酱菜、泡菜、腐乳等高盐加工食品。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务必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NRV% ≤30% 的产品。

2、调味品

减少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番茄酱等的用量。使用15ml酱油(约1汤匙)≈含盐3克!可用葱、姜、蒜、醋、柠檬汁、香料(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替代部分咸味调味品。

3、汤羹与面条

少喝咸汤,减少在外食用面条,因其汤底通常含盐量极高。

4、烹饪减盐技巧

使用定量盐勺,起锅前放盐,利用食物本身鲜味。减少外出就餐频率。

第三点:优化蛋白来源,控制嘌呤摄入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含氮废物,过量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更重要的是,许多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浓汤)同时富含嘌呤。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就是尿酸。减少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的摄入,直接降低尿酸生成的原料供给。

食物类别推荐选择 (低嘌呤/优质蛋白)限量或避免 (高嘌呤/高蛋白)蛋奶类鸡蛋(尤其蛋白)、低脂/脱脂牛奶高脂奶油、黄油禽畜肉类去皮鸡胸肉、鸭胸肉(适量)动物内脏、浓肉汤、过量红肉(牛猪羊)海鲜类海参、海蜇皮(少量)沙丁鱼、凤尾鱼、贝类、鱼子、小鱼干豆制品豆腐(≤100g/天)、豆浆(适量)干豆类(黄豆等)、发芽豆类(豆芽)其他大部分蔬菜、低糖水果酵母制品、火锅汤底、长时间熬煮肉汤

控制每日蛋白质总量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痛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按0.8-1.0克/公斤(标准体重)/天。例如,一个60公斤的成年男性,每日蛋白质总量约为48-60克,避免长期大鱼大肉的高蛋白饮食。

精选优质低嘌呤蛋白来源(优先级)

蛋类

鸡蛋、鸭蛋等,是极佳的选择。每天1个全蛋 + 1-2个蛋白安全且优质。

奶类: 低脂或脱脂牛奶、无糖酸奶。每日可饮用250-500ml。

部分禽肉

鸡胸肉、鸭胸肉(去皮)。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生重)。

豆制品(适量): 豆腐(≤100克/天)、豆浆(适量)等。避免干豆类(黄豆、黑豆)及发芽豆类(豆芽嘌呤较高)。

严格限制或避免的高嘌呤/高蛋白食物

动物内脏: 肝、肾、脑、胰、脾等,完全避免。

部分海鲜

凤尾鱼、沙丁鱼、鱼籽、贝类(牡蛎、蛤蜊)、干制鱼虾(小鱼干、虾皮)。完全避免或严格限制。

浓肉汤/火锅汤

长时间熬煮的肉汤、鸡汤、鱼汤、火锅汤底嘌呤含量极高。避免饮用。

红肉过量

猪、牛、羊肉等红肉摄入量需控制(<50克/天),急性发作期避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尿酸结晶不断增多?溶解消除这三点最关键,痛风专家周桂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