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杨剑桥】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宜养心清火、健脾避湿,防治感冒、心悸等病症。

作者:杨剑桥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中心副主任/中药药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标准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青年委员,《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等。

擅长:运用食疗学、营养学方法,调理各种偏颇体质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调理、产后调理等。

门诊地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营养门诊726室。

今日推荐心语:

『 大 暑 』

热也

就热之中

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

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大也

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

故曰大暑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夏季的第六个节气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常有40℃的高温天气出现。大暑节气一般开始于每年的7月22~24日。

大暑 · 三候

一侯腐草为萤|轻罗小扇扑流萤,萤,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

二侯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热是也。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天地犹如巨大的蒸笼。

三侯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大暑 · 食养

大暑节气养生应“养心”、“清火”与“健脾”、“避湿”双管齐下。

“养心”“清火”|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养心是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又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带来的“外火”与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易出现的“内火”并存,所以清火是养心的重要内容。因此,大暑节气有饮用清心茶的民俗,清心茶即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三种材料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养生作用。

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多数人会吃些冷饮降暑、去火,注意部分人群在食用冷饮时需特别注意:

①老年人。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减退,若大量食用冷饮,可能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诱发胃肠疾病。

②糖尿病患者。冷饮一般含糖量较高,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误食过多糖分,加重病情。

③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此类病人自身消化功能较差,过食冷饮更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引起腹痛、泄泻,加重病情。

④牙质敏感者。此类人群过食冷饮可能诱发牙痛。

⑤肥胖患者。冷饮一般含糖量及热量较高,应避免除新鲜食物外额外能量摄入。

⑥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血管收缩刺激,少食冷饮。

⑦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部分冷饮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应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误食。

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冷饮会刺激咽喉部,诱发咳嗽或可导致旧病复发。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健脾”、“避湿”|长夏属土,湿为长夏主气,易受湿热邪毒侵袭,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养生须注意健脾、避湿,避开生冷食物。晒伏姜,是古人三伏天进行食养的一个活动,即趁着三伏天时把搅拌一起的生姜片、红糖,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食养作用,对一般人来说也可以健脾、暖胃、驱寒、祛湿。

推荐膳食:茅槐茄子萝卜丝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白萝卜100克,紫皮茄子50克,酱油、料酒、白糖、花椒等适量。

食药物质:白茅根10克,槐花5克,鲜玉竹5克,莲子5克,蜂蜜8克。

2. 制作方法

1)茄子削皮洗净,切丝,撒上少许盐腌 10 分钟后,清水洗过,捞出放锅内和莲子一起蒸熟,取出晾凉。

2)白茅根去皮,洗净,切丝。

3)加食用油热锅,放入白茅根丝、槐花和玉竹略炒,加入酱油、料酒、白糖炒熟备用。

4)热锅加食用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备用。

5)香菜择洗干净,切小段。

6)白萝卜洗干净,去皮,切成细丝,加入蜂蜜搅拌。

7)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丝上。

8)将茄丝与白茅根丝、白萝卜丝混合拌匀后,撒香菜、淋花椒油即可。口味甜酸。

3. 功效:清热凉血,明目利尿。

4. 适用人群:热邪炽盛,风毒上扰者。

5. 食用方法:一人份,可在节气内常规食用。

6. 膳食点评: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大暑时节食用茅槐茄子萝卜丝味甘而不滋腻,性寒而不碍胃,利湿而不伤阴,作用平缓。其中白茅根有助于清热、凉血、利尿,并对夏季热病烦渴、胃热呕逆有显著预防作用。萝卜丝可以补脾养胃,茄子可以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槐花清肝、明目、凉血,可以防治夏季肝经热盛的头痛、头晕、目赤,还可以预防高血压。玉竹清心养阴,生津止渴,莲子补益脾胃,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大暑时节,是自然界暑、湿之气较重的时期,此时天气炎热、潮湿,此时人们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感冒易发。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夏天天气炎热,长期大量出汗,易耗伤心血,诱发心悸。

1. 感冒

夏天天气炎热,机体为调节体温平衡,时常毛孔打开,出汗以散热,此时机体易受暑湿之邪侵袭,引发暑湿伤表型感冒。

饮食宜清淡,建议多用蒸、煮、炖,煲汤,选择稀软熟烂好消化的食物,如白米粥、玉米粥、米汤、烂面、馄饨皮、藕粉、蛋汤等,减轻脾胃负担。

1)感冒者经常发热出汗,体内失去水分。大量饮用水可以增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及时散发体温,同时有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

2)多吃水果、蔬菜。蔬菜、水果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补充大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补充感冒食欲不振造成的能量等供给不足。暑湿感冒,应该多吃苦瓜、西瓜、冬瓜、甜瓜、黄瓜等。

3)暑湿感冒者除忌肥腻食物外,还应忌过咸食物,如火腿、腌肉、咸菜、咸鱼等,因过咸可凝湿生痰,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加剧,不利于感冒康复。避免饮酒和浓茶。

推荐药膳:丝清络饮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西瓜翠衣12克,丝瓜皮12克。

食药两用物质:金银花6克,荷叶6克,竹叶6克。

2. 制作方法简述

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煮约15分钟,去渣取汁饮用。

3. 功效:清暑化湿解表。

4. 食用方法:一人份,每日 1次,3天为1疗程。

5. 适用人群:适用于暑湿伤表导致的感冒。临床表现为身热,微恶风,肢体酸痛,头昏,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泛恶等症状,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心悸

长期大量出汗,导致心之气血不足,心失滋养,引发心悸心血不足证。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倦怠乏力,食少等症状,治疗上应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心悸也就是心慌,和环境、心理很多因素都相关,平时剧烈运动、熬夜、失眠,喝了过多过浓的茶以及过浓的咖啡,大量吸烟摄入过多的尼古丁,劳累、情绪激动、压力过大,焦虑、恐慌都可能会引起心悸。另外,一些明确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心悸,包括感染、贫血、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

饮食应有节制,平素饮食忌过饱、过饥,戒烟酒、黑咖啡、浓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时令蔬菜和当季水果为主,鲜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能改善心脏机能。蔬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血液流通更加顺畅和快速,可以帮助缓解心悸的发生。忌食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如炸串、烤肉等食物,此类食物容易上火,耗伤人体的心阴,导致阴血不足,加重心悸的症状。忌食过于肥甘油腻性的食物。肥甘油腻性的食物容易生痰生湿,水湿的停留,痰浊的阻滞,容易加重心脉瘀阻,导致心失所养,心悸症状加重。忌过食生冷性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等生冷性的食物,容易耗伤人体阳气,加重心阳虚的症状。

推荐药膳:玉灵膏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药两用材料:龙眼肉(干桂圆)250g,西洋参15g,白糖少许。

2. 制作方法简述

将龙眼肉捣烂如泥,西洋参研末,二物连同白糖一并拌匀,放密封的瓷器内,置锅中,用文火蒸2小时,即成。

3. 功效:补血养心,益肺生津。

4. 食用方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取1 匙,开水化开服用。

5. 适用人群:适用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虚劳赢瘦、头晕神疲、津少口干等症人群食用。痰火内盛或湿热蕴阻者,不宜食用,孕妇慎服。

二十四节气食疗养生

应季药膳速查速用

零基础易学

专业营养师指导

——《24节气顺时药膳》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杨剑桥】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宜养心清火、健脾避湿,防治感冒、心悸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