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明明吃得也不多,可为啥就是瘦不下来?医生说,很多人都会陷入这些误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杨斌

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你看,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负责人杨斌又带着大家在小浃江公园跑步了。

这样的习惯,身为家庭医生杨斌已坚持了近一年半,期间他会为不同肥胖人群制造线下运动交流机会,让“管住嘴,迈开腿”的减重指导变得更具象。

戚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这种坚持对居民所带来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杨斌团队的档案里,详细记录着267位居民成功减重的点点滴滴——累计减重1448.6公斤,是他们所交出的喜人成绩单。

减重不能只以称上数字论成败,是要注重全身心的整体变化。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是面对两个体重完全相同的同性肥胖人士,所采用的减重方案可能天差地别。

“我们团队里不仅有营养师、运动康复师还有心理咨询师,大家就像精密齿轮般紧密协作,意在为不同人群提供可持续的个性化指导。”杨斌说,众所周知,减重需要制造热量缺口,但一上来就饿着肚子围着操场拼命跑肯定不行,再加上不同年龄人群并不适合这种高强度计划。为此,团队带着便携式食物秤走街串巷,让居民对热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70出头的林奶奶(化名)一直饱受体重问题困扰,可她却始终想不通,明明自己已吃得很少了,可无论是血糖还是体重仍居高不下。

“这半碗年糕里,有120克碳水化合物和2.8克膳食纤维,血糖波动可能就藏在这些小细节里。”经细致的“地毯式搜索”,杨斌团队在林奶奶的灶台边发现了蛛丝马迹,而这也是很多减重人士的常见误区,觉得吃得“清淡简单”就能掉秤,有时吃碗拌面,有时吃碗年糕,“其实在减内脏脂肪时,控制碳水是重中之重,并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和脂肪,这能促进身体由碳水化合物供能模式调整到脂肪供能模式。”

根据林奶奶的实际情况,营养师为其制定了饮食计划,运动康复师则为她设计了因地制宜的床边拉伸动作。几个月下来,林阿姨不仅自己瘦了,还学着为孙子做健康餐,带着全家一起健康饮食。

戚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碗里就剩最后一口菜,哪怕已饱得不行,也绝不能浪费,举起筷子就扒拉往嘴里塞,这是很多老年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向来勤俭的刘大爷(化名)亦是如此,每次家庭聚会后所留下的剩饭剩菜,他都硬撑着吃完。“这也是他为啥总是减重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了解情况后,杨斌团队为刘大爷量身定制了一套“渐进式全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在手把手教学如何用食物称精准计算每日热量摄入的同时也通过每周家访的方式,进一步调整日常饮食结构,控制油盐摄入量。

此外,杨斌团队还鼓励日常独居的刘大爷加入社区老年运动团队,帮助他在锻炼中结识新朋友。经三个月的努力,刘大爷成功减重8.1公斤,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最胖时BMI高达29.5,多走两步路都喘,没想到现在都能顺利跑完半马了。”近日,小伙王克(化名)特意向杨斌发来刚出炉的完赛证书,“是家门口的基层医护教会我如何控制饮食,还助我战胜懒惰和拖延。”王克说,以前减重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是以“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减肥”的借口安慰自己,现在才明白敢于迈出第一步才是关键。

“虽然有时累点,但看着居民减重成功后笑脸,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杨斌团队最开心的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明明吃得也不多,可为啥就是瘦不下来?医生说,很多人都会陷入这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