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她47岁时拔光了自己全部的牙齿,正军级享受上将待遇,活到了96岁

陈菊梅博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专家,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民族英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活跃在医疗一线,直至她九十岁高龄,她的贡献和奋斗成为了无数人敬仰的传奇。她的事业历程充满了挑战与坚持,特别是在传染性肝病防治方面,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改变了无数患者的命运。而陈菊梅医生面对疾病的困扰和职场的磨砺,依然能坚守初心,是否仍保持了她当初的决心和执着呢?让我们一同走近她的故事。

陈菊梅,生于1925年,浙江省一个普通家庭。那个年代,家境贫寒、动荡不安,但陈菊梅的父母依然坚守教育理想,努力让五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成就了陈菊梅坚定的学术追求。她从小就展现出不凡的努力和毅力,尤其在学业上成绩卓越。1945年,在重重困难下,她经过三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高考考场。尽管那年由于战乱高考宣告作废,她未能如愿进入大学,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在家庭和老师的支持下,凭借不屈不挠的决心最终考入了浙江医学院,开始了她的医学征程。

1950年,陈菊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她便进入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工作,正式踏入了传染病领域。1955年,她获得了前往苏联深造的机会。为了争取这次留学机会,陈菊梅利用假期强化自己的学术能力,并且在专业考试中以出色的成绩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留学名额。尽管父母对于她离开家乡深感忧虑,但陈菊梅毫不动摇,她清楚自己的责任,最终获得了家人全力支持。

在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陈菊梅深耕于传染病学,她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最终以满分成绩提前完成了学业,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带着丰富的医学知识与研究成果,陈菊梅回到了中国,并先后在西安医学院和解放军302医院任职。面对当时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医疗体系,特别是传染病领域的巨大挑战,陈菊梅毫不退缩,始终坚信自己能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302医院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防控工作是最为艰苦的领域,许多医生因担心感染而避之不及,但陈菊梅却迎难而上。在她的带领下,302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传染病病毒细胞学诊断实验室,推动了传染病病毒诊断领域的创新。1960年,她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医,并深入到中国各地进行传染病防治工作,尤其在乙型肝炎的防治方面,陈菊梅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个时期,肝炎还未被广泛认识,而死亡率非常高,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陈菊梅深入到肝炎肆虐的区域,通过长期的实地研究,她不断尝试从中药入手,寻找降低肝病转氨酶水平的办法。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药房内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五味子对肝功能的潜在益处。她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逐步成功开发出了能够有效改善肝炎患者肝功能的药物,降低了肝炎的发病率并减少了由肝衰竭导致的死亡。

除了创新的治疗药物,陈菊梅还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开创了诸多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乙型脑炎后遗症的鞘内注射法,并凭借这些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的科技奖励。她不仅发表了140多篇学术论文,还出版了16部关于传染病的专著,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为中国的传染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也让她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1970年代,她的健康急剧恶化,罹患了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陈菊梅依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她经历了多次手术,甚至不得不做出拔除牙齿的极端决定,只为了能不受身体状况的影响继续工作。正是这种为事业和患者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她身边的所有人。

1980年代末期,陈菊梅再次投入到新的战斗——针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她带领团队制订了诊断标准和防治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我国肝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她的这一系列创新被国内外医学界誉为“传染病学的历史性奇迹”。

尽管身体逐渐衰弱,陈菊梅的精神始终不曾动摇。她的敬业和坚韧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赢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在内的23项奖项。2003年,尽管已年逾七旬,她依然坚定地走上了非典防治的最前线,担任了首批非典患者的诊治工作,并通过媒体普及防疫知识。她的专业能力和无畏精神在全国抗疫时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菊梅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不仅在医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以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大无畏精神感染和激励了无数医学工作者。2015年,陈菊梅选择在91岁时退休,结束了她长达67年的医疗生涯。尽管年事已高,陈菊梅依然是许多人心中永远的英雄。她的贡献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她的精神也会在医疗事业中代代传承。

2021年11月5日,陈菊梅在平静中离世,享年96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为人民、为医学事业而奋斗的故事,正如她所言:“只要能够为医学事业奉献,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她47岁时拔光了自己全部的牙齿,正军级享受上将待遇,活到了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