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最近总觉得胸闷,呼吸不顺,是不是天气变化太快了?”办公室里的王姐一边喝水一边说,她平时身体还算健康,但最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她没发烧、也没明显咳嗽,就是胸口闷闷的,问医生也说查不出啥大毛病,她心里又不踏实。
像王姐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少见,很多人碰上类似的症状,第一反应就是天气、过敏、劳累,但很少人会往严重的方向想,尤其不会联想到肺癌这种听上去就遥远又可怕的疾病。
可问题在于,肺部的问题往往就是在这种“不严重”的状态下,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胸闷、声音嘶哑、咳嗽、胸痛,这四个地方如果持续出现异常,真的不能拖。
胸闷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有人觉得是气不够用,有人以为是焦虑引起的情绪问题,甚至还有人怀疑是吃多了压着胃。
但如果这种胸闷不只是偶尔出现,而是频率越来越高,运动时明显加重,甚至平静状态下也有闷压感,就得警惕。
肺部是个很大的器官,早期出问题的时候空间还够用,所以很多时候不会立刻有剧烈的反应,但等到影响到呼吸通道或者压迫周围结构,就容易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闷。
有研究显示,很多的肺部早期病变患者,在最初就出现过不明原因的胸闷,但因为没有剧痛或咳血等“典型”症状,最终被当成普通疲劳或小毛病拖了几个月。
其中一部分人在被确诊时,已经不再是早期,尤其是吸烟人群或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工作的人,胸闷更值得重视。
声音嘶哑是另一个常被忽视的信号,大家通常把它当成“上火”或者“嗓子用多了”,喝点水、多休息就过去了。
可如果一个人的声音莫名其妙地发生变化,比如变低、变哑、说话费劲,即使没有明显咳嗽或喉咙痛,也不应该掉以轻心。
声音变化,可能是因为神经被压迫,也可能是声带周围组织出了问题,这些部位跟肺的神经走向有交叉,一旦肺部肿块增长压迫到这些神经,就会导致声带运动异常。
还有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有很多人的初发症状是声音嘶哑,特别是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的人群,这种症状比率更高。
不是所有人声音变了就是肺部病变,但如果嘶哑超过两个星期还没缓解,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检查颈部和胸部的影像,排除一些隐性问题。
咳嗽大家更熟悉,但恰恰因为太常见,才容易被忽略,一场感冒、一点灰尘,甚至一口呛水都能引发咳嗽,人们自然也不会把咳嗽太当回事。
但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咳嗽。不止一周、两周,而是三周以上,特别是在使用抗生素或止咳药无效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咳嗽总是反复,伴随咳痰、夜间加重、体力下降,那更需要警惕。
在临床统计中,慢性咳嗽患者中,很多最终被确诊为肺部恶性病变。
而肺部的病变往往从支气管开始,最初的反应就是轻微的咳嗽,特别是那些不吸烟的人,出现无原因的干咳,不能光靠“反正不抽烟”来安慰自己,非吸烟者一样可能患病,只是风险来源不同。
胸痛是四个信号中最容易被误判的,它常常被误当成心脏病、肋骨痛、胃反流等其他问题,很多人一听说不是心脏的问题就放心了,却不知道肺部病变也能引发疼痛。
肺本身对痛觉不敏感,但肺周围的胸膜非常敏感,一旦病变波及到胸膜,就容易引起呼吸时的牵拉痛、刺痛,或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压迫感。
分析发现,有胸痛表现的患者中,有很多存在胸膜增厚或肺部周边肿块。
特别是疼痛部位固定、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就很有可能与肺有关,如果疼痛不随着运动改变,不像肌肉疼,也不是胃的问题,那就得进一步检查。
这些症状看上去都不是太吓人,可它们的危险在于“可忽略”,人在面对模糊的身体信号时,总是倾向于选择忽略。
不是没感觉,而是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坏结果,尤其是越接近中年的人,越怕查出问题,怕打破现有生活的平衡,但事实是,早查不一定就是坏消息,晚了才是真正改变命运。
很多人认为“没有家族史、生活规律、身体挺好”,就等于自己不可能得大病,这个想法也不太靠谱。
医学上早已证实,很多的肺癌病例与家族史无直接关系,更多是后天环境、生活方式、空气质量造成的。
很多看似健康的人,其实每天都在被污染物慢性侵蚀,只是短期没表现出来罢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为“没症状就没问题”,但实际情况往往相反。
肺部疾病早期大多数是“无声的”,尤其是癌变初期,没有明显不适,但这时候恰恰是最容易控制和治疗的阶段,如果非要等到明显不适才就医,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了。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医生建议人们定期做低剂量胸部CT,尤其是4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者工作环境有灰尘污染的人群。
CT检查成本不高、辐射量也低,但能大大提高早期发现的几率,一次早发现,可能就挽救了一整个人生的轨道。
那么,如果检查也做了,生活习惯也改了,身体还是时不时出现咳嗽、胸闷,是不是就是“体质差”没办法了?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和呼吸系统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人在深度睡眠时,呼吸最为平稳,身体修复机制最活跃。
如果睡眠断断续续,呼吸频率不规律,甚至有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肺部氧合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下来,肺组织容易出现慢性缺氧状态,进而引发反复咳嗽、气短、胸闷等问题。
研究指出,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肺功能异常的风险比正常人的高。
这说明,即使白天看起来健康,只要夜间睡眠受影响,肺部健康也会慢慢变差,而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白天的不适,其实可能是晚上“没睡好”引起的。
所以,如果已经检查过没有结构性问题,但症状还是反复,建议从改善睡眠入手,规律作息、睡前少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空气流通,甚至尝试佩戴睡眠监测设备,看看自己是不是夜间呼吸出了问题。
照顾肺,不只是别抽烟、别咳嗽那么简单,整个生活节奏、身体状态都可能是关键因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肺癌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培培.肺癌化疗患者决策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军事护理,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