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秋季进补需谨慎,不宜大补,进补之道需知晓

秋季进补是传统养生之道,但不宜大补。秋季气候渐凉,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收敛,此时若盲目进行大补,容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引发诸多不适。比如会出现燥热、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甚至可能加重体内的积热,影响身体健康。

秋季宜选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材进行进补,如百合、银耳、梨等。百合能清心安神、润肺止咳;银耳可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梨则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的作用。这些食材性质较为平和,既能滋养身体,又不会过于滋腻而给脾胃带来负担。

在进补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和适量,避免过度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更好地吸收养分。总之,秋季进补应遵循适度、均衡的原则,以达到滋养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进补的意识增强了,但是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俗语里一句“春夏补阳,秋冬养阴”这么简单。陈主任介绍,中医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且,虚症又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反倒伤害了身体。

  保健养生虽没有这么严格,但也要把用药膳的对象大致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不辨寒热胡乱进补,容易导致“火上浇油”。如湿热就切不能补鹿茸等,尤其在广州,不要急于进大补,而应养阴润肺,平时痰多者可多吃健脾益肺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百合、杏仁等;老年人喘咳、多痰多伴有肾虚,可适当吃些补肺肾之品,如冬虫草、蛤蚧、核桃、芡实等。一般来说,冬天才进大补,适宜进食羊肉、狗肉、高丽参、鹿茸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秋季进补需谨慎,不宜大补,进补之道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