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古代流放囚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们还要抢着去押送?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林冲、武松、宋江等英雄人物大多因为种种罪名被流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为了防止这些犯人在途中逃跑,朝廷通常会安排专门的官员来押送他们前往流放地。为了确保这些人不能逃脱,很多时候押送的官员会在途中直接将他们处死,不过,最终这些官员常常会被反杀。

实际上,小说中描绘的这些押送情节,确实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有其真实的背景。毕竟,若是将某人流放到千里之外,而没有专人押送,全程盯防,犯人一旦逃脱,找回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令人好奇的是,尽管这个差事极其辛苦且危险,古代的衙役们为何愿意抢着做呢?

要知道,古代的流放地点往往远在几千里之外,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帮助,这样的长途跋涉无疑是极其辛苦的,实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这段路程。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古代衙役们的日常工作。就像现代的上班族一样,古代的衙役们每天有固定的上班和下班时间。简单来说,他们其实就是古代版的“社畜”。

即使当时的治安并没有大问题,衙役们还是需要在府衙内待命,随时准备处理各种公事。很多古装剧中展示的衙役生活似乎十分潇洒,但那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一旦发生了差错,上司若脾气不好,衙役们往往得忍气吞声,受气挨骂。想要抱怨或者发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好是辞职回家务农,或者另找一条生路,否则上司若想给衙役们穿小鞋,那可比想象的容易多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其实形容的就是这个阶层的衙役们。毕竟在朝廷上,势力错综复杂,每个人背后都有强大的靠山,而这些基层公务员则没有多少话语权。一旦能够接受押送犯人的任务,衙役们便可以在旅途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走走停停,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节奏,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流放地点通常偏远,路途遥远,衙役们在这段旅程中往往能享有更多的自主性。

公费旅游,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古代人同样也不例外。对于衙役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轻松的差事。此外,押送犯人途中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犯人的亲朋好友通常会通过贿赂衙役来希望得到照顾。他们的目的是让衙役在途中尽可能地为犯人减轻枷锁的重量,甚至在休息时能暂时取下枷锁,减少犯人身上的负担,只留手铐脚链确保犯人无法逃走。这个过程虽然不显眼,但却充满了现实的诱惑——公费旅游加上小费,谁不愿意去做呢?

而且,押送女性犯人时,衙役们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这其实是有原因的。相比男性犯人,女性的威胁要小得多。很多罪大恶极的男性匪徒一旦在途中被识别出来,便可能遭遇同伙的救援或者袭击。但若是押送女性犯人,衙役们可以更轻松地控制局面,因为女性犯人不太可能造成过多的威胁,万一遇到匪徒劫持,也可以迅速制服她们。因此,押送女性犯人,衙役们通常觉得压力较小。

至于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押送的犯人是危险人物,甚至有杀人灭口的潜在威胁,那该怎么办呢?事实上,这种事情确实会发生,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北宋末年的“六贼之一”王黼,在押送途中就被开封府尹秘密安排杀死,而负责押送的衙役们正是其中的帮凶。事后,官府不仅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甚至还给了他们一笔“封口费”。这种事情一旦发生,衙役们往往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任务。在风头过去后,他们依然会平静地回到原先的工作岗位,继续过着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就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就是古代押送犯人任务背后的复杂背景和衙役们的动机,看似艰难的差事,其实往往充满了隐秘的诱惑与利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古代流放囚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们还要抢着去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