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疼痛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我常常遇到患者因长期忍受疼痛而延误病情的情况。”7月22日是第十二届世界脑健康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生命周期的脑健康”。头痛很常见,下面我结合疼痛科临床经验,为大家揭秘脑健康与疼痛的关联,并提供实用防治策略。
脑健康告急的“疼痛信号”
头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紧张型头痛:占头痛患病率的10.8%,主要表现为双侧眉弓、颈枕部紧箍感或钝痛,如戴“隐形帽子”。久坐、压力、屏幕依赖是主要诱因,长期忽视可导致焦虑、记忆减退。
2.三叉神经痛:公认为“天下第一痛”,呈刀割、电击样剧痛,说话、洗脸均可诱发,易误诊为牙痛。
3.卒中后疼痛:脑卒中幸存者中,约30%出现中枢性疼痛,表现为肢体灼痛或针刺感,需早期康复干预 。
疼痛背后的脑健康危机机制
1.肌肉-神经循环恶化:紧张型头痛因头颈肌肉持续收缩,压迫神经触发疼痛;长期应激可改变脑区敏感度,形成“痛感记忆”。
2.血管与神经交互损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可导致脑血管病变,引发搏动性头痛或卒中。
3.心理-疼痛恶性循环:焦虑、抑郁升高压力激素,加剧炎性反应,放大疼痛感知。
中西医结合护脑止痛策略
1.日常自护“三法宝”
放松训练:每日10分钟正念冥想,降低大脑痛觉敏感区活跃度。
穴位按摩:按压颈后肌群及风池穴,缓解肌肉痉挛,力度以指甲泛白为度。
科学运动:每周3~5次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
2.多学科联合诊疗:疼痛科联合神经内科、康复科,定制“药物-物理-心理”综合方案。
特别提醒:这些症状需立刻就医
1.突发爆炸性头痛伴呕吐、意识模糊;
2.头痛频率/强度月内骤增;
3.肢体麻木、视物重叠或言语障碍。
世界脑健康日不仅是警钟,更是行动号召,大家要打破“忍痛文化”,用科学守护“头”等大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黄雷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