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闫女士是中学教师,长期承担毕业班教学任务。去年春季,她因筹备公开课连续熬夜备课,逐渐出现心慌、手抖、易怒等症状。起初,她以为是工作劳累引发的“亚健康”,便自行服用安神补脑液缓解,但症状非但未减轻,反而愈发严重:手抖到握不住粉笔,批改作业时频繁心悸,夜间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甚至因情绪失控在课堂上与学生发生争执。最终,在家人催促下,闫女士前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游离T3、T4显著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低于正常值,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确诊后,闫女士对治疗陷入两难:西医建议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控制激素水平,但可能引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若病情持续进展,还需考虑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腺体。闫女士担心长期服药影响免疫力,且手术风险让她望而却步。一次偶然机会,她在同事推荐下得知翟章锁主任在中医药调理甲状腺疾病领域深耕四十余年,尤其擅长以“疏肝解郁、滋阴降火”法治疗甲亢,遂慕名前往就诊。
翟章锁主任接诊后,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发现闫女士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结合其长期情绪压抑、熬夜劳心的病史,诊断为“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证型。他解释,教师职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加之熬夜耗伤阴液,火邪灼伤甲状腺腺体,导致激素分泌亢进。针对这一病机,翟主任以“疏肝理气、滋阴降火”为核心,为闫女士定制中药方剂:主方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柴胡、白芍疏肝柔肝,牡丹皮、栀子清肝泻火,配伍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浙贝母、夏枯草软坚散结;针对闫女士失眠症状,加酸枣仁、夜交藤宁心安神。
初诊两周后,闫女士反馈心慌频率降低,但夜间仍多梦。翟主任调整药方,减少牡丹皮用量,加珍珠母、磁石重镇安神。一个月后复诊,闫女士手抖症状明显改善,批改作业时能连续书写20分钟无抖动,且情绪趋于平稳,未再因琐事与学生争执。至第三个月复诊时,其血清T3、T4水平已接近正常值,TSH回升至0.8μIU/mL(参考范围0.27-4.2)。闫女士激动地说:“现在每晚能睡6小时以上,白天上课也精神多了,学生们都说我像换了个人!”
翟章锁主任指出,甲亢治疗需遵循“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原则。中医认为,甲状腺为“肝经所过之地”,肝郁气滞、痰火互结是甲亢核心病机,但不同患者证型差异显著:如青年女性多见肝郁化火,中老年人则多兼脾肾阳虚。他强调,中药调理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如今,闫女士已重返讲台,她将每日中药调理视为“自我关爱”的仪式。她感慨道:“以前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现在才明白,只有照顾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