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身体调和寒热的自然本事,若是总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汗出如浆,或是特定部位,特别容易冒汗,可能藏着我们该留意的养 生门道。今天,木子来简单讲讲比较全的汗出异常与调养讲究。
一、特殊部位汗出调养
头面汗多查胃火
胃火过旺:贪食辛辣,或者熬夜劳神,容易拱起那胃火,常见头汗如蒸,而且面红烦渴;
湿热上蒸:酒食无度,会伤及脾胃,进而湿热熏蒸头面。多见这样的情况,头部汗黏手,伴有口苦苔腻。
调养方:绿豆百合粥
取绿豆50克、百合20克、粳米50克,文火熬至开花。绿豆解胃火,百合润肺阴。
穴位调养:太冲穴,每日拇指按压三分钟,疏解肝经郁阻。
手足汗多调中焦
湿热外溢:脾主四肢,运化使不上劲时,湿热从手足渗出,可见手心汗黏、脘腹胀满;
阴分不足:因熬夜而伤阴,亦或因久病而耗损,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会出现手足心热、在夜间睡眠时出汗等症状;
阳气不固:贪凉之举易伤阳,进而导致收摄的力道有所欠缺,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有手足出冷汗,以及畏寒、肢体发凉等现象。
调养方:莲子小米粥
小米约50克;莲子15克;山药30克并切成块,文火慢熬一直到米油上浮。小米健中焦,莲子守护精气。
穴位调养:劳宫穴,每日顺时针揉按五分钟,助心脾相交。
心胸汗出需宁神
心脾两虚:思虑太过,暗耗心阴,多见心胸汗出,还有心悸眠浅;
心肾不交:肾水不济心火,多见心胸烦热,半夜汗湿。
调养方:桂圆安 神饮
桂圆肉5颗、去核红枣3颗、浮小麦10克,沸水闷泡。桂圆养心血,浮麦敛虚汗。
穴位调养:膻中穴,每日掌心轻叩百次,以气机通畅为度。
腋汗异常疏肝气
肝胆湿热:情志不畅或肥甘厚味,湿热循肝胆经上走腋窝,多见黄汗味重、口苦胁胀;
气阴两伤:操劳过度,进而耗伤了气阴,常见腋汗清冷,同时伴有神疲、咽干之症。
调养方:冬瓜理 气汤
穴位调养:阳陵泉穴,每日空拳敲打五分钟,通利肝胆经。
二、特殊时段汗出调养
食后汗多护中州
进食时头汗涔涔,多因脾胃之气弱,难以运化水谷,常见于消化不畅,便溏且消瘦之人。
调养方:黄芪固气粥
黄芪10克(纱布包)、山药50克、粳米50克,米熟去药包。黄芪托中气,山药补脾阴。
食后调养:饭后掌心贴腹顺时针缓推五十转,助谷气运化。
动则汗出培元气
稍作活动即汗出如雨,歇后仍觉倦怠,此乃元气不充之象,多见于操劳日久、久病初愈者。
调养方:五红养心汤
红皮花生、红豆、红枣、枸杞各15克,小火慢煮30分钟,红糖调味。红色入心脾,枸杞调肝肾。
晨起调养:晨起空心掌拍打足三里五分钟,激发脾胃生 发之气。
夜卧盗汗养真阴
寐时汗出,寤时自止。此多属阴不能敛阳之象,且常见于那些因熬夜而耗损精气之人。
调养方:银耳燥润羹
银耳半朵、百合10克、红枣3颗,隔水文火炖透。银耳滋肺肾,百合清虚热。
睡前调养:睡前拇指点按三阴交五分钟,引火归元。
情志汗出调气机
紧张时手汗且心悸,多半是因为肝气郁结而化火所致,这种情况在那些被压力缠身,以及情志不畅的人当中较为常见。
调养方:玫瑰解郁茶
炒酸枣仁10克、玫瑰花5朵,沸水冲泡。酸枣仁安 神定志,玫瑰花疏解肝郁。
应急调养:情绪波动时深长呼吸七次,吸气时默数四拍,呼气六拍,使气机归元。
三、护养要点
汗后需避风寒:汗孔开张之际,尤其忌冷风直吹,当以干巾拭净,并且要及时更换衣。
衣着:宜选贴身衣物那种透气的织物,而且以腋胯部位较为宽松为要,这样的话能让身体更加舒适自在。
慎用强行止 汗:汗出乃排浊之通道,长期遏阻,恐碍及气机,当以调养本元为重要之事。
汗为心之液,观其异常可知脏腑失衡。辨明体质选用相应调养,使阴阳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