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中医辩证论治方,方剂如何随证加减?膀胱癌在中医理论中多属“溺血”“血淋”范畴,其病因与外感邪毒、饮食损伤、情志不调、脾肾两虚相关,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积聚于膀胱。中医治疗膀胱癌,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通过灵活调整方剂,精准施治。
针对膀胱癌患者排尿不畅症状,可选用金钱草适量煎汤代茶饮,或以仙鹤草、鸭跖草、爵床草、金丝草、车前草、白毛藤等配伍水煎。若患者伴有疼痛、血尿及小便不利,白花蛇舌草、金钱草、土茯苓为基本方,尿痛者加瞿麦、扁蓄、甘草梢、木通,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泽泻,血尿严重者加大蓟炭、生地。此类加减法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缓解局部症状。
对于术后防复发,太子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白花蛇舌草、淡竹叶、薏苡仁、黄柏、六味地黄丸(包煎)的组合,以健脾益气、通利水道为原则,通过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抗病能力。若患者表现为脾气虚弱,需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猪苓、王不留行、人参(另煎兑水)、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通过健脾益气、通利水道,改善体质。
湿热下注型患者,宜用八正散加减,方中石韦、瞿麦、淡竹叶、生苡仁、猪苓、王不留行、小蓟、白茅根、丹皮、乳香、没药、蒲黄、赤芍、元胡等,通过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消除湿热毒邪。对于少尿、尿痛者,威灵仙、甜菜、赤芍、元胡、炮山甲、猪茯苓、王不留行、小蓟、茜草、败酱草的配伍,则侧重于活血通淋、解毒散结。
中医抗癌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与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能够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发展阶段及症状特点,灵活调整方剂组成,既可针对局部症状缓解痛苦,又能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平衡,提升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例如,对于膀胱癌早期尿血患者,加味桃核承气汤以祛瘀生新为法,中期阴虚湿热者则用猪苓汤滋阴清热,后期肾阳虚者以栝楼瞿麦丸温补脾肾,体现中医“同病异治”的精髓。
中医在抗肿瘤方面的理念、方法以及与现代医学的交融,为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参考。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用炎黄医术庇佑炎黄子孙”的大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保护单位、“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建设单位、“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医院,始终专注在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癌抗癌,以纠正患者机体内正邪力量失衡的状态,重建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并在药物治疗之外给予患者心理及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减轻身心痛苦,延长生命。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李新周,男,膀胱癌,2021年1月14日就诊,河北邯郸市人
2017年冬,患者出现尿血,以为是膀胱炎,未在意。2020年冬,尿血加重,贫血严重到“走不动道”,这才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入院检查,发现膀胱里长了肿瘤。2021年1月5日,病理检查报告显示:(膀胱肿瘤)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医生建议膀胱全切,考虑到生活质量拒绝,决定尝试中医药治疗。2021年1月16日,患者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诊。2021年5月24日,带病友来希福医院复诊,自述:尿血量减轻,右大腿麻木面积减少,多年的白癜风得到明显改善,腹部肿块消失,排便改善。2022年3月复查,膀胱病灶较前相仿;2022年9月复查,膀胱病灶较前缩小。2023年,因病灶依旧有尿血情况,进行电切术,但术后不久再次尿血,在希福医院继续用中药。自述:“过去大暑天也要抱着被子睡,现在穿裤衩也不凉了,双腿麻木也消失了。”2024年4月26日,参加了“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开封首站公益活动,分享了抗癌心路历程,还表示如今“每天走一万多步,白天随便走走,喂了鸡鹅。”
中医治疗膀胱癌,不仅注重症状缓解,更强调通过整体调理实现“治病求本”。其方剂加减的灵活性,使治疗更具针对性,既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又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可持续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