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关节疼痛时,不少人会习惯性地说:“是不是得了风湿?”但实际上,像类风湿关节炎这类疾病,和传统认知中的“风湿”并不完全一样。广州华康中医医院在日常健康科普中发现,许多患者在确诊前或治疗过程中存在认知误区,影响了疾病的管理效果和心态。
了解这些常见误解,有助于公众建立科学的疾病认知,做到“早警觉、早应对、不盲从”。
误区一:只要不疼了,就是好了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提醒,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波动性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即便疼痛消失,体内的炎症活动可能仍在继续。部分患者在关节看似平稳时擅自停用管理方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发展成关节变形。
误区二:类风湿只是“老年病”
不少年轻人觉得手指酸胀、晨起不适是“劳累”所致,不会联想到免疫类疾病。实际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只发生在中老年人中,不少患者在30-40岁时便有早期症状,延误识别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误区三:不能运动,越静越好
有人担心运动会加重关节负担,索性减少活动。但长期不动反而可能加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广州华康中医医院建议,科学适量的活动(如拉伸、步行、关节操等)有助于增强功能,前提是在身体允许、专业指导下进行。
误区四:中药泡脚、民间偏方能“根除风湿”
网络上常见“祖传验方”“风湿包根治”等宣传语,这些做法可能带来心理安慰,但并不能代替系统管理。类风湿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指导进行长期干预。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提醒: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疾病,早期识别与科学干预非常重要。对于反复出现的手指关节酸胀、晨僵、活动受限等表现,应当重视并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病情。
保持乐观心态、遵循专业建议、重视日常生活细节,都是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科学看待疾病,是每位患者走向稳定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