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全国健康减重营圆桌论坛:共探减重经验,展望健康未来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减重赢健康”世界防治肥胖日科普活动在京举行,通过医患结合的体重管理经验交流、知识分享、沉浸式体重管理晚会等丰富形式,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投身体重管理工作,携手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良好的体重管理社会氛围,300余位专家、学者、患者参与活动。活动上来自首期全国健康减重营项目十家公立医院的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减重营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医学减重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首期全国健康减重营经验分享

圆桌论坛上,专家们纷纷表示:减重营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计,不仅有个性化的减重方案,还为营友提供从贴心的心理辅导到专业的营养指导,各站减重营各具特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天津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春君教授指出:作为公立医院首批减重营示范单位,通过对营友医学多维度肥胖评估,并组织群体性运动和饮食的沉浸式深度参与,以此为契机帮助他们坚持科学的体重管理,享受健康人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蔡晓凌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减重营的模式,可以帮助营友们养成更好体重管理的长期理念,未来也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助力更多肥胖症人群的预防治疗和身心健康理念的推广。

面对公众对肥胖症认知不足、科学减重意识淡薄的现状,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金山病区负责人曾梦华教授指出,大家普遍把肥胖症当作急性病而并非慢性疾病来对待。许多患者因缺乏专业诊断而盲目减重,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肥胖症患者应当树立起长期的生活方式和慢病管理意识,才能有可能维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桑丹教授表示:医务工作者应当提高对于患者对于肥胖定义的科学教育,避免采用极端的减肥方式,通过生活化的减重和运动方式进行体重关于,才能保证终身的自律来维持健康生活和工作。

对于肥胖症患者就诊比例低、减重药物使用依从性差等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副主任廉东波教授深入剖析了原因:一方面,患者对减重药物和手术治疗方式等的认知存在误区,担心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用药指导与监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甲状腺、胆道、减重代谢外科副主任医师沈名扬教授对此表示:针对于这些治疗误区,有必要通过多样化的科普手段,对于公众对肥胖的疾病属性和肥胖的危害进行知识普及,并呼吁有肥胖相关困扰的人群到公立医院进行多学科全程管理和一站式服务。

在“减重营挑战与改进”话题中,李学毓教授与程齐琪老师分享了减重营在招募、沟通、活动开展及后续跟踪随访等环节面临的挑战。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医师李学毓教授指出,患者沟通成本高、后续跟踪随访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减重营的整体效果。在患者减重过程中也存在三分钟热度问题,李学毓教授建议应在具体实施中增加医生和患者的互动性,增加群体激励机制来提高肥胖症患者减肥的动力和信心。毓舫医疗医学减重中心负责人程齐琪表示:民营机构医院的减重营患者同样存在依从性不强的问题,线下减重营参与存在困难,我们通过借助互联网的随访平台来在初期进行减重干预,介入到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当中。

图:全国健康减重营的营友向医生致以诚挚感谢

展望未来,专家们围绕对于各自医院减重营的未来目标与展望各抒己见。当5G、AI、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融入健康管理,当医院与企业、社区、学校跨界合作,减重营将有望打造“预防—干预—跟踪”的全链条服务。全国健康减重营的举办是医疗模式创新与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探索的重要举措。此次圆桌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全国减重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公立医院在开展减重营的过程中将继续优化减重方案,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期健康管理体系,为更多肥胖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减重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全国健康减重营圆桌论坛:共探减重经验,展望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