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初延曾介绍过清涧起义中连级以上的军官,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渭华起义中的重要参与者。
渭华起义是继清涧起义之后,在西北地区爆发的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它规模庞大,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起义。渭华起义不仅是我党在西北的关键一役,也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条件。起义的成功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更在西北地区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使陕北红军最终登上历史的舞台。
与清涧起义相似,渭华起义最初也打出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但有所不同的是,清涧起义是由国民革命军第6旅发起,而渭华起义则是在西北军新编第3旅的支持下展开的。起义胜利后,第3旅的起义军官兵全部统一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烈士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的军委主席,开启了西北红军的辉煌历程。
渭华起义的领导机构由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和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共同构成。陕东区特派委员会的书记是刘继曾,军事委员会书记则由刘志丹烈士担任。
具体的领导班子如下:陕东区特委的成员包括书记刘继曾、组织委员肖明、宣传委员李大章,以及特委委员王林、彭明、徐振化等。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军事委员会则包括主席刘志丹、秘书长许尚志、委员唐澍、刘继曾、高克林、王泰吉、吴浩然和廉益民等。
刘继曾,作为渭华起义中陕东特委的书记,原籍四川金堂,1920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曾参与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他是我党陕西省委的秘书主任,还曾在河北省委北平特科担任秘书。作为一名曾留学苏联的革命者,刘继曾不仅在渭华起义之前担任陕西省委委员,还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张家口对国民军进行改造。起义成功后,他成为陕西省委常委。
然而,1929年因叛徒马云藩的背叛,刘继曾被捕,直到1930年杨虎城率军进入陕西后,才重获自由。此后,他转至河北进行党务工作,并长期负责党的情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的情报工作对党具有极大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刘继曾担任宁夏师范学院副院长及宁夏大学副校长,直至1975年12月22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肖明,陕东特委组织委员,湖南新田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毕业于衡阳第三师范。他与冯玉祥将军是挚友,长期在西北军主持兵运和工运工作,也曾任国民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渭华起义爆发后,他转入河北继续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并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了北方局宣教委员会书记。
李大章,陕东特委宣传委员,四川合江人,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作为一名曾留学苏联的革命者,李大章在渭华起义前已经长期活跃于国民联军的兵运工作中,深得刘志丹等人信任。起义后,他多次调往上海、东北等地工作,最终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振化,陕东特委委员,陕西华县孙堡村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革命后,他在渭南等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渭华起义后,徐振化转入西安进行党务工作,积极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直至1976年去世。
许尚志,陕西蒲城人,1925年参加革命,毕业于上海大学。他在南昌起义中表现突出,后来调回陕西,成为蒲城县委书记。在渭华起义后,许尚志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与第17路军团长韩子芳的沟通中,虽因敌人暗杀未能成功起义,但他为我党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克林,陕西渭南华州人,1924年参加革命。他长期在陕西从事兵运工作,为渭华起义贡献巨大。起义成功后,他继续在西安及边区工作,担任了多项重要职务,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渭华起义的胜利是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的关键时刻,起义后的组织架构被迅速搭建,其中,唐澍担任工农革命军的总司令。军委成员包括刘继曾、吴浩然、杨晓初、王泰吉等。
这些革命先烈的贡献不仅在当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为后来的陕甘宁边区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在革命的洪流中,永远铭刻在历史的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