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幽门螺杆菌:高发人群需警惕,及时治疗防隐患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胃内的细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这种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了解其高发人群和诱因,及时检测和治疗,对保护胃部健康至关重要。

家庭聚集生活者是幽门螺杆菌的 “重灾区”。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 - 口、粪 - 口途径传播,共餐时不使用公筷公勺,很容易导致细菌在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染。数据显示,家庭中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成员的感染率可达 60% 以上。尤其是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老人咀嚼食物喂养儿童、共用餐具等习惯,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长期在外就餐者感染风险陡增。餐馆的餐具若消毒不彻底,可能成为幽门螺杆菌传播的载体;路边摊、小吃店等场所的饮食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也会增加感染机会。研究表明,每周在外就餐超过 4 次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很少在外就餐者高 35%。火锅、烧烤等多人共享的饮食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饮食不规律、偏好刺激性食物者更易 “中招”。长期暴饮暴食、节食减肥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降低胃部的抵抗力,使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定植和繁殖。偏爱辛辣、油炸、腌制食品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调查显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饮食清淡者高 28%。

免疫力低下者是幽门螺杆菌的 “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难以抵抗幽门螺杆菌的侵袭。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引发慢性胃炎;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并发症风险也更高。

口腔卫生不佳者感染风险较高。幽门螺杆菌可在口腔中定植,牙菌斑、牙结石是其重要的藏匿之处。不认真刷牙、很少洗牙的人群,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不仅会导致口臭、牙龈炎,还可能通过吞咽动作将幽门螺杆菌带入胃内,引发感染。研究发现,口腔卫生差的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口腔健康者高 40%。

幽门螺杆菌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危害不容小觑。长期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胃炎反复发作,进而发展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胃癌。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 2-3 倍。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提醒,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反酸、嗳气、口臭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目前常用的碳 13 或碳 14 呼气试验,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可快速明确是否感染。一旦确诊,需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 + 质子泵抑制剂 + 铋剂)进行规范治疗,疗程一般为 10-14 天。治疗后定期复查,确保细菌彻底根除,可有效降低胃部疾病的发生风险,守护消化系统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幽门螺杆菌:高发人群需警惕,及时治疗防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