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两癌”筛查/孤独症早筛 护佑妇幼安康

莲湖区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主治医师赵娟为孩子查体。

2025年,西安市持续将民生实事聚焦妇幼健康领域,以靶向式精准服务破解妇女儿童健康急难愁盼问题。在女性健康保障上,持续完善“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与防治体系,为女性生命健康筑牢“防护墙”;在儿童成长关怀领域,全面建成并优化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网络,实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见效,让健康保障的触角延伸至城市每个角落、覆盖每一个家庭。

“两癌”免费筛查

让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2025年,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市财政局、市妇联、市总工会印发《西安市城乡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在原有筛查项目基础上升级服务:宫颈癌筛查阳性病例,可根据病情需要做进一步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乳腺癌筛查对阳性病例增加乳腺X线检查,所有新增项目均免费,实现“筛查-诊断”全流程免费覆盖。

为打破城乡服务壁垒,让每一位适龄妇女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西安市各区县迅速行动、因地制宜推进落实。其中,周至县针对辖区农村妇女占比高、居住分散、筛查便利性需求强的特点,以周至县妇幼保健院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切实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周至县妇幼保健院承担辖区“两癌”筛查核心任务,院内配齐妇科检查床、阴道镜、乳腺超声诊断仪等先进设备,既能满足初筛需求,也能支撑后续免费诊断项目开展,让妇女在院内即可完成全流程筛查,无需奔波转诊。

“多亏了这次免费筛查,我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刚完成复查的王大姐握着医生的手道谢。记者获悉,作为2025年周至县“两癌”筛查重点人群,王大姐平日里总觉得自己身体硬朗,从没想过会和“癌症风险”沾边。此次初筛中,她的HPV检查结果呈阳性,按照新政,她免费完成了后续的进一步检查,第一时间得到了明确诊断。因为发现及时,王大姐第一时间转诊接受规范治疗,目前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区域妇女“筛查远、没时间”的普遍难题,该院打出“服务组合拳”:组织专业团队下乡入村,妇科检查、HPV取样、乳腺触诊、超声检查等初筛项目就近就能做;对于因外出务工、农忙等原因错过集中筛查的妇女,医院发放“免费筛查就诊卡”,凭卡可到医院补做初筛及后续诊断,确保“不漏一人”;针对筛查出的阳性病例,医院建立“筛-诊-治”闭环管理机制,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引导患者完善检查,从源头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病情延误。

“现在真是不一样了!”家住周至县翠峰镇的李阿姨回忆,过去不少女性和她一样,要么因路远花钱拖着不查,要么查得不全,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再去就医,往往已到病情中后期。“现在政策好,一人一档全套筛,一分钱不用花,医生还会把结果一条条讲清楚,心里特别踏实。”这种“政府送服务上门、群众零付费就医”的变化,让越来越多像李阿姨这样的女性主动参与到筛查中。

孤独症早筛

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2025年,西安市聚焦0-6岁儿童孤独症防治关键领域,以《西安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工作方案》为核心指引,深度融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创新构建“各年龄覆盖、全流程闭环”的早筛服务体系,为儿童健康发育筑牢第一道防线。

“宝宝平时在家能独坐吗?刚才检查感觉孩子有点害怕陌生人,您可以后续拍段视频发我,咱们再进一步确认发育情况。”8月22日早上9时,莲湖区环城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主治医师赵娟正在为8月龄宝宝“小可爱”做例行检查。在完成身高、体重、头围等基础生长指标测量后,她取出色彩鲜艳的玩具与孩子互动,一边细致观察孩子的反应,一边对照《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向孩子妈妈耐心讲解:“对8月龄宝宝来说,能听声应答,主动区分生人、熟人,用手传递玩具,以及独立坐稳,这些都是判断孩子神经心理发育是否正常的关键指标,每一项都不能忽视。”

孤独症核心症状无特效药,科学的早期干预是改善孩子预后、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从3月龄到6岁,孩子能享受11次免费初筛,每个阶段重点都不一样。”赵娟手持《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向记者介绍,1岁内婴儿期4次(3、6、8、12月龄),侧重感知与运动能力;1-3岁幼儿期4次(18、24、30、36月龄),紧盯语言与社交表现;4-6岁学龄前3次,关注认知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筛查采用“基础量测+行为观察+家长问询”的标准化模式,在确保检查专业性与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面对面沟通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孩子发育监测,让家庭成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助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仅赵娟所在的科室,医护人员每天要开展数十次这样的细致筛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长和孩子最近,早一天发现发育异常的信号,孩子就能早一天获得干预机会,康复的希望也就多一分。”赵娟说。

“要不是赵医生,我们还以为孩子是‘贵人语迟’。”洋洋妈妈回忆,今年4月,31月龄的洋洋在初筛中只会说“爸爸、妈妈”两个简单词汇,无法自主表达2~3个字组成的短语,被判定为发育指标异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开具转诊单,指导家长尽快带孩子前往上级医院复筛,同时,为洋洋建立专属电子随访档案,实时追踪复筛与干预进展。这样高效的诊疗衔接,正是得益于西安市早筛服务体系中“快速转诊+动态追踪”的双轨保障机制。

记者获悉,对于初筛中发现异常的儿童(包括出现对应月龄预警征象、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社交互动障碍,或出现已掌握能力倒退等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即时填写《儿童发育异常转诊单》,明确告知家长复筛机构、流程及注意事项,引导孩子尽快到上级诊断机构接受专业复筛。同时,为每个异常儿童建立专属电子档案,持续跟进记录复筛结果、最终诊断结论、干预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有效避免“筛而不转、转而不跟”的问题。如今,经过3个多月的专业康复训练,洋洋的词汇量明显增多,不仅能简单表达需求,还能主动与同龄小朋友互动玩耍。

为确保筛查干预的专业性,我市还组建了一支由市儿童医院、交大一附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机构儿保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小组,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统筹协调、基层医疗机构初筛随访、诊断康复机构精准干预的职责,搭建起“健康教育-初筛-复筛-诊断-治疗康复”完整服务链条。

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两癌”筛查/孤独症早筛 护佑妇幼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