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霜降节气:道医常用的神奇中药

采药有个诀窍,一般到了秋季和冬季,特别是霜降以后,入药的中药普遍都是采集药材的根部。

因为这个时候植物的能量、营养全部都回归到它们的根块里边储存起来,等待着来年春天来临再发芽、生长。

所以,有些药就是要在霜降后,来采它的根为用。一般来说,霜降以后植物茎和叶的药效就大减了。

1.京三棱(霜降后采根)

《本草备要》:“泻,行气,破血,清积。苦平。色白属金,皮黑肉白。入肺金血分。破血中之气,亦通肝经聚血。兼入脾经。

散一切血瘀气结,疮硬食停,老块坚积。乃坚者削之,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须辅以健脾补气药良。

昔有从患症瘕死,遗言开腹取之,得病块如石,文理五色,削成刀柄,因砍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药可疗症瘕。

消肿止痛,通乳堕胎。功近香附而力峻,虚者慎用。”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日华子》云:味甘、涩。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瘀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

《图经》曰:“京三棱,旧不着所出地土,今河、陕、江、淮、荆襄间皆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似茭蒲叶皆三棱。

五六月开花,似莎草,黄紫色。霜降后采根,削去皮、须,黄色,微苦,以如小鲫鱼状体重者佳。

多生浅水傍,及陂泽中。其根初生成块,如附子大,或有扁者。傍生一根,又成块,亦出苗,其不出苗,只生细根者,谓之鸡爪三棱。

又不生细根者,谓之黑三棱,大小不常,其色黑,去皮即白。

河中府又有石三棱,根黄白色,形似钗股,叶绿色,如蒲,苗高及尺,叶上亦有三棱,四月开花,白色,如红蓼花,五月采根。亦消积气。

下品别有草三棱条,云生蜀地,即鸡爪三棱也。其实一类,故附见于此。一说,三棱生荆楚,字当作荆,以着其地。”

2.莼

【别名】霜降后名瑰莼,茆、屏风、水葵、水芹、露葵、丝莼、瑰莼、马蹄草、缺盆草、锦带、马粟草。

《图经衍义本草·卷四十二》:“味甘,寒,无毒。主消渴,热痹。陶隐居云:莼,性寒,又云冷,补,下气,杂鲤鱼作羹,亦逐水。

而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啖之也。

《唐本》注云:莼,久食大宜人。合鲋鱼为羹,食之,令人气弱不下者,至效。又宜老人,只应在上品中。

三四月至七八月,通名丝莼,味甜,体软;霜降已后至十二月,名瑰莼,味苦,体涩。取以为羹。

《晋书》云:张翰每临秋风,思鲈鱼纯羹,以下气也。”

3.太一余粮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余邪气。

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御览》引作若神仙)。一名石脑。生山谷。吴普曰:太一禹余粮,一名禹哀。

神农、歧伯、雷公:甘,平;李氏:小寒;扁韵:甘,无毒。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

九月采,或无时。

《名医》曰:生太山。九月采。

案:《抱朴子·金丹篇》云:《灵丹经》用丹沙、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太一禹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三十六日成。”

这味药有着一段与大禹有关的传说:

据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有一次,他的妻子用强筋骨的草药和面粉做了一篮子馒头送到会稽给大禹食用,当她走到山岗时,看见一只巨兽。

一声巨响,大山顿时被劈掉一半,吓得她跌倒在地。原来是大禹化成巨兽在拱山。

他听到妻子呼叫声后忙现原形,扶起妻子,捡起馒头就吃,剩余部分全丢在池沼和山谷,并说:“让它作为余粮吧。”

说也怪,馒头落地,见风就长,碎之则内有赤精细粉如面,民间称禹余粮,日本人称为石馒头,又有称鸣石者。

又有传说此石系昔日亲鸾上人巡游信州此地时所遗,据云“上人之法力寄此石,头痛及其他种种病症,用之见效”。

4.菟丝子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一名兔芦。

生川泽。吴普曰:兔丝,一名玉女,一名松萝,一名鸟萝,一名鸭萝,一名复实,一名赤网。生山谷(《街览》)。

有关菟丝子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钱。

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

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伤兔并没有死,并且伤也好了。

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另一只兔子打伤放人豆地,并细心观察,他看见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

长工大悟,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

又通过几个病人的试用,断定黄丝藤可治腰伤病。不久,这位长工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

后来,他把这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

《名医》曰:一名菟缕,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兔累。生朝鲜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兔累。九月采实,曝干。”

5.黄芩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

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吴普曰:黄芩,一名黄文,一名妒妇,一名虹胜,一名经芩,一名印头,一名内虚。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小温。

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生秭归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菳,黄菳也。《广雅》云:筼葿、黄文、内虚,黄芩也。《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

6.枳实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御览》作痰,非)。除寒热结,止利(旧作痢,《御览》作利,是)。

长肌肉,利五臟,益气、轻身。生川泽。

吴普曰:枳实,苦。雷公:酸,无毒;李氏:大寒。九月、十月采,阴干(《御览》)。《名医》曰:生河内。九月、十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积木似橘。

《周礼》云:橘逾淮而化为枳。

沈括《补笔谈》云: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积壳。”

7.厚朴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吴普曰:厚朴;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温。

《名医》曰:一名厚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其子名逐。生交趾冤句。九月、十月采皮,阴干。

案:《说文》云:朴,木皮也,榛木也。《广雅》云:重皮,厚朴也。《范子计然》云:厚朴,出宏农。按:今俗以榛为亲,不知是厚朴。《说文》榛栗,字作亲。”

该文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霜降节气:道医常用的神奇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