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节气养生智慧 | 深秋重阳话养生:银发族的季候安康指南

银发族的季候安康指南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深秋携重阳而至,天渐寒、露成霜,风劲叶疏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对银发族而言,此时节既是赏菊登高、思亲叙旧的好辰光,更是调养身心、筑牢健康防线的关键期。深秋养生当循“养阴藏阳、顺应收敛”之道,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四端着手,方能安然度此季候。

一、起居:顺时调作息,暖护御寒邪

深秋夜长昼短,寒气易侵体,起居需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理。老人宜适当延后晨起时间,待阳光驱散晨寒后再起身,避免冷空气直袭口鼻;夜间入睡则可稍提前,借充足睡眠养蓄阳气,补足白日消耗。晨间起床忌“猛起”,可先卧床片刻,搓热双手按摩面部、耳郭,待身体机能渐醒后再缓慢坐起,防血压骤变引发不适。

室内需常通风,选正午阳光和煦时开窗换气,每次半小时为宜,既散去浊气,又不使寒邪趁虚而入;同时务必注重足部保暖,“寒从脚下起”,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可加少许艾叶或生姜,能温通经络、助眠御寒,泡脚时长以15-20分钟、脚面泛红为佳,忌过久耗气。

二、饮食:滋阴兼温补,养脾护肺津

深秋气候干燥,易伤肺津,饮食宜遵循“滋阴润肺、温补不燥”原则。可多食梨、银耳、百合等滋阴之品,如冰糖炖梨润肺止咳,银耳莲子羹补肺生津,缓解口干、咽燥、干咳等“秋燥”症状;也可适量摄入山药、南瓜、栗子等健脾益肾的应季食材,山药煮粥能健脾养胃,栗子煲汤可补肾强筋,兼顾脾胃运化与肾精养护。

需避生冷、辛辣之食,生冷易伤脾阳,辛辣则助燥伤阴;若喜食滋补,可少量用红枣、枸杞煲汤,或用蜂蜜调水(水温需低于60℃,防破坏营养),既温和滋补,又不滋腻碍胃,契合老人消化机能。

三、运动:缓行不妄动,登高益身心

深秋运动宜“缓”忌“猛”,需避清晨寒重之时,选上午10点后或下午3点左右,阳光充足、风力较小时进行。重阳有登高习俗,老人若身体允许,可择矮山缓坡慢登,呼吸山间清新空气,舒展筋骨;若不便远行,也可在社区庭院散步、打太极、练八段锦,以身体微微发热、无疲惫感为度,既活动气血,又不耗伤阳气。

运动后忌立即脱衣或饮凉水,可先擦去汗液,待气息平稳后再添衣,喝少许温热水,防寒气侵入毛孔引发感冒。

四、情志:敛神少忧思,赏秋悦心怀

深秋草木凋零,易引人“悲秋”之情,老人需注重情志调养,遵循“收敛心神,少思寡欲”之法。可邀老友品茗赏菊,或在家养些菊花、麦冬等绿植,观其生机以疏解愁绪;也可翻看旧照片、听经典戏曲,回忆温馨往事,愉悦心情。

若子女不在身边,可常通电话叙话,疏解思念;还可参与社区老年活动,如书法、剪纸等,既充实生活,又能以兴趣养神,避免独处时陷入忧思,让心神随季候一同收敛,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深秋重阳,养生非为求“长生”,实为守“安康”。银发族依时顺候,调起居、慎饮食、适运动、养情志,便能在霜叶红透、菊香满庭的时节里,享一份从容,得一份安康。

编辑:宣传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节气养生智慧 | 深秋重阳话养生:银发族的季候安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