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寝室里,18岁的田田,晚上十点多还坐在床头一遍遍用酒精冲洗小腿。这已经是她连续清洗的第二个小时,用掉了六瓶酒精,可她依然觉得没洗干净。室友们早已无法忍受,为这事吵过好几次,连老师来做思想工作也没用。田田固执地认为,环境里存在大量细菌病毒,不彻底清洁就会生病甚至得癌。

直到家人带她走进浙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谜底才被揭开。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强迫症。这个学护理的姑娘一开始还不服气,反复解释自己是专业的,是别人不懂卫生常识。
数据显示,强迫症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18岁以上成人患病率约1.62%,而青少年群体达到2.4%。唐文新医生介绍,75%的患者在30岁前发病。近几年接诊时发现,强迫症患者不仅数量在增长,年龄也越来越小。
目前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症状表现却有 60 多种,不过大致能归为两类:一类是控制不住地反复想某些事,比如十分钟没收到对象消息,就怀疑对方是不是在外面做危险的事;另一类是重复做特定动作,像反复检查门窗关没关好,做任何事前都要洗手。

这些患者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合理,却像穿上了脱不掉的舞鞋,越想摆脱越焦虑。唐医生理解这种痛苦,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个性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千奇百怪。有人讲究对称,左手烫伤就要烫右手求平衡;有人买件衣服折腾半个月,发现一点瑕疵就退货;还有销售高管整天纠结木桌和木椅哪个密度更大。
强迫症的治疗挺棘手,也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多数患者发病时间久,那些重复的行为已经在脑子里根深蒂固,要改变得靠多方一起努力。不过这个过程急不得,得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让患者慢慢接纳自己,勇敢面对自己。
有网友说:“像田田这样只折腾自己的还算轻的,严重的会要求别人也跟他一样,最后甚至会管着家属的一举一动,比如摸东西必须戴手套,摸过任何东西都要洗手喷酒精。” 还有网友认为:“中国医学里没有强迫症这个病症,这就是心病,心病还得心药医,只要能解开心里的结,执念就没那么强了,自然就好了。”
心理医生提醒,要是出现自己控制不住的重复动作,还因为这些动作胡思乱想、反复纠结,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一定要早点去看医生,这可能是强迫症的信号。现在越来越多青少年受到强迫症的困扰,这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治疗,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多些理解和包容,帮他们慢慢走出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