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幻听非瞎想!精神分裂症大脑认错内心声音,脑电图破解半世纪谜题

精神分裂症幻听不是瞎想:大脑认错自己声音的真相,半个世纪终于说透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就是胡思乱想意志力薄弱?

我之前跟社区精神科医生聊过一个挺无奈的事儿:有个患者因为耳边总有人骂他,不敢出门、睡不着觉,家属带他就诊时还在说你别钻牛角尖,甚至觉得是装病。

其实这根本不是想不想、装不装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精神病学界一直没搞懂的谜题,直到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脑电图研究,才终于把根儿说透了。

那为啥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变成别人的声音?说白了,是咱们大脑里一个叫前向模型的识别系统坏了。

咱们正常人不管是开口说话,还是心里默念,大脑都会提前打个招呼:这是我自己发出来的声音,然后自动降低听觉皮层的敏感度,就像给耳朵装了个防干扰滤镜,不会把自己的声音当成外界的噪音。

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这个滤镜直接失效了,大脑没法判断内心默念的归属权,把本该标记为自己的想法,错当成了别人说的真实声音,这就是幻听的核心原因。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团队挺会想办法,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找了142个人分成三组:55名近期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4名没幻听的患者,还有43名健康人。

实验挺简单,让大家戴耳机听bah或者bih两个音节,同时心里默念其中一个,关键是不告诉他们默念的和听到的对不对得上。

结果你猜怎么着?有幻听的患者一旦默念和听到的音节匹配,大脑反应特别强烈,跟健康人的神经活动完全是两回事,健康人默念时大脑活动会减弱,而他们反而会增强,就像真的听到了别人说话。

这个发现往小了说,是给诊断和治疗指了明路;往大了说,是打破了对精神疾病的偏见。

我一直觉得,精神疾病最让人难受的不是症状本身,而是外界的误解。很多患者因为怕被说疯了,宁愿硬扛也不就诊,等到症状严重了,治疗难度早就翻倍了。而传统诊断全靠患者说、医生猜,主观因素太大,基层医院更是缺客观检测工具,我了解到,现在不少县城医院的精神科,连基础的脑电设备都没有,患者只能往大城市跑,来回折腾还容易延误病情。

但这个研究带来的改变可能不止于此。脑电图这东西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像脑成像那么贵,基层医院都能配。以后说不定常规体检里就能加一项,在前驱期就发现大脑预测机制的异常,提前干预。

而且现在已经有认知行为治疗、神经反馈训练这些非药物手段证明有效,以后针对性更强,比如设计专门的大脑识别训练,帮患者重建自我标记功能,比盲目用药靠谱多了。

我始终觉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才是患者康复的第一道坎。以前总有人把幻听和精神错乱画等号,却忘了它本质是神经生理异常,就像有人得高血压、有人得糖尿病一样,都是器官功能出了问题。

这个研究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幻听,变成了能检测、能干预的生理问题。

而且这还不止于幻听,神经科学里这种预测机制异常,可能还和自闭症的社交障碍、强迫症的重复行为有关。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实验设计,相当于给这类主观症状的研究提供了个范本:把私密的心理体验,变成能量化的神经信号。以后说不定更多精神疾病的谜题,都能这么解开。

说到底,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是被疯子,而是被大脑的识别bug困住了。这个研究不仅给了治疗的新方向,更给了患者和家属一份底气:幻听不是羞耻的秘密,而是可以科学应对的问题。

等脑电图诊断普及了,等精准治疗落地了,等社会偏见少一点了,那些被内心声音困住的人,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毕竟,他们需要的不是别瞎想,而是我懂你,也能帮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幻听非瞎想!精神分裂症大脑认错内心声音,脑电图破解半世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