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妇科肿瘤学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本次盛会为中青年学者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放疗二·妇科六病区在卵巢癌手术治疗方面的创新成果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会议中一抹亮眼的色彩。

攻坚克难:
卵巢癌手术技术覆盖“肝周”与“心隔角”区域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素有“妇癌之王”之称。该病通常发现较晚、转移范围广,因而治疗难度较大。目前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为手术联合化疗与靶向维持治疗,其中手术是卵巢癌全程管理的基石。手术切除是否彻底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理想目标为实现R0(无肉眼残留)。
近年来,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团队在王丹波教授的带领下,已熟练掌握卵巢癌超根治术,规范了卵巢癌MDT全程管理模式,使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卵巢癌手术治疗已从十多年前的盆腔器官切除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发展至上腹腔器官切除及心膈角淋巴结切除。为实现真正的肉眼无残留(即卵巢癌R0标准),需充分探查并切除卵巢癌高转移区域,如膈肌、肝肾隐窝、膈肌脚、肝门淋巴结、肝胃韧带及肝叶间裂等。心膈角淋巴结亦是卵巢癌常见转移部位,研究显示近20%的病例存在该区域淋巴结转移。
本次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上,妇科放疗二·妇科六病区展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卵巢癌肝周转移的概念,公布了该区域转移的具体数据并分享了相关手术技巧,同时比较了不同手术入路处理卵巢癌心膈角转移的效果,为心膈角淋巴结切除术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两项研究成果均入选大会论文发言,并受到妇科肿瘤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

肝门淋巴结切除

心膈角淋巴结切除(经胸腔镜)
桃李芬芳:青年才俊闪耀全国学术舞台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教研室始终将研究生培养置于核心地位,构建了一套融合临床训练、科研思维与学术交流的综合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大科室每周组织一次科研例会与一次文献研读,各病区研究生每两周召开一次组会。内容涵盖基础科研学习与典型临床病例讨论,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各病区在工作日早晨均开展临床教学查房,以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技能。
在这一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下,教研室两名优秀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经严格遴选,最终在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妇科肿瘤学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上进行汇报,并获得大会发言机会。

佟锐教授及其研究生教学查房

王永鹏教授与研究生合影
郭环同学作了题为《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卵巢癌肝及肝周转移手术的实践分析》的大会发言。她以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系统阐述了MDT模式在复杂卵巢癌围术期的精准应用,并结合具体资料对手术策略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汇报内容紧密贴合临床,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引发了在场妇科肿瘤专家的广泛共鸣与热烈讨论,获得一致高度评价。
关欣同学就《不同方式处理晚期卵巢癌心膈角肿大淋巴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进行大会报告。她在汇报过程中沉稳自信,将一项复杂前沿的临床研究阐述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该研究不仅学术价值显著,其严密的逻辑与流畅的表达也充分体现出汇报者在该领域的深刻理解与扎实功底。发言结束后,多位知名妇科肿瘤专家积极参与讨论,认为该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并对关欣同学作为青年学者所展现出的卓越学术潜力予以充分肯定。

两位青年医师以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向全国同行充分展示了本院妇科在卵巢癌手术领域的深厚积淀。其报告内容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与高度认可。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医院妇科教研室人才培养体系成效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了教研室“临床与科研并重,传承与创新共融”的优良氛围。
不负使命:守护女性健康
从手术台上的精准操作,到学术平台上的思想交流,辽肿妇瘤团队始终在攻克卵巢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妇科放疗二·妇科六病区在本次中华医学会年会上的成果展示,生动体现了辽肿妇瘤潜心钻研、薪火相传的科室文化。以先进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以卓越平台培育未来栋梁,方能不负使命。未来,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提升卵巢癌诊疗水平、守护女性健康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