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长,好消息啊!我检查指标全都正常了,现在打太极、散步啥都能干!”钱阿姨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诊室里,任谁都想不到,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半年前还是一位因化疗卧床不起的肠癌患者。
时间回到2024年10月17日,家住江苏南通的72岁钱阿姨在江苏省中医院体检时,肠镜发现回盲瓣有新生物。病理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中分化腺癌。“我饮食一直很注意,怎么会得癌?”不敢相信的她,又赶往江苏省人民医院求证,却得到了同样的诊断。
在医生建议下,钱阿姨接受了腹腔镜下结肠手术。然而术后病理显示,癌细胞已出现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和神经侵犯。医生建议化疗,但由于床位紧张,她转回省中医院接受治疗。
化疗的副作用远超想象。第一次化疗后,钱阿姨就倒在床上起不来,吃什么吐什么。休息一个月后的第二次化疗更加凶险——中性粒细胞骤降到0.6(正常值为1.8-6.3)。这个数值意味着她的免疫系统几乎“城门大开”,任何感染都可能危及生命。考虑到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医院不敢继续化疗,只好让她出院休养。
回家后,钱阿姨的中性粒细胞勉强回升到1.0,但身体依然虚弱得像“被抽了筋骨”,完全达不到再次化疗的条件。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钱阿姨在家族群里发出求助。一位亲戚推荐了郑州的袁希福院长,说自己的朋友在那里治疗肾癌效果很好。听到这个消息,钱阿姨和老伴二话不说,立即收拾行李坐上了开往郑州的高铁。
见到袁院长时,钱阿姨递上了自己手写的一整页病历:“院长,我现在浑身没劲,肚子里总是发寒,得一直用热水捂着,头还特别晕……我想先扶正固本,把身体调养好。”袁院长仔细为她望闻问切,制定了详细的中医治疗方案。
两个月后的复诊时,钱阿姨满脸喜悦地告诉院长:“喝完三次中药,我觉得身上有劲了,心情也好了。不过有个新情况——我的老毛病胆囊炎这个星期发得特别频繁。”
“有胆囊炎的话,我先给你治疗胆囊炎。”袁院长刚说完,钱阿姨的老伴就急切地问:“那肿瘤怎么办?”
袁院长耐心解释:“中医治疗讲究循序渐进。之前开的方子是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的,有温补作用。但你的胆囊炎需要清热,两者冲突了。所以现在要调整方子,既要扶正,也要治好胆囊炎。等胆囊炎好了,我们再继续治疗肿瘤。”
如今,钱阿姨的胆囊炎再没复发,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从确诊时的绝望无助,到如今重获新生的从容自信,她的抗癌之路见证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正如她随访时所说:“等喝完这疗程,就找袁院长调方子继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