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名医加盟 | 吃了=白吃?阿司匹林对这些人竟然“无效”!

阿司匹林有镇痛 解热作用

也可抑制血小板凝集

防止形成血栓

是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用药

临床上

约10%~30%的患者

在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

仍会发生血栓事件

背后可能是阿司匹林抵抗在作祟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止血的“小砖瓦”,当管壁的斑块破裂或血压冲击血管导致受损时,砖瓦片会迅速聚集形成“一堵城墙”来封堵伤口,但过激的凝血成分,会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1及阻断血栓素A2合成,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阿司匹林抵抗

可理解为药物被摄入后

没起到该有的作用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基因因素

有些人天生对阿司匹林不敏感,这源于环氧化酶(COX-1/COX-2)等基因的多态性,可导致药物吸收和代谢异常,致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不足;还可引发药效学抵抗,即血小板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即使药物浓度足够,也无法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

2

其他药物干扰

如非甾体抗炎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等,会与阿司匹林“竞争”作用点位,从而减弱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3

吸收途径障碍

阿司匹林大多采取肠溶片剂型,部分患者因胃肠功能紊乱及食物影响,导致肠溶片在肠道内吸收不完全;一些控制胃酸的药物也会改变胃内酸碱值,影响肠溶阿司匹林的溶解和吸收。

4

不健康生活方式

肥胖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增加2~3 倍,同时高血糖环境下发生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以及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均可直接激活血小板。

这些因素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可“联手”削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果。

5

未遵医嘱用药

患者服药不规律,如漏服、自行减量或随意停药,会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稳定,让药效大打折扣。

一旦怀疑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应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替换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吲哚布芬等,切勿自行换药或停药。

来源 | 生命时报

专家 | 王也

责任编辑 美编排版 | 宣传中心

审核 | 韩冬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名医加盟 | 吃了=白吃?阿司匹林对这些人竟然“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