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处于安静、放松的静息状态时,若动脉血压持续攀升,就意味着患上了高血压这种慢性病症。一般情况下,血压是通过人体的收缩压(即上压)以及舒张压(即下压)这两个数值来进行具体呈现的。在过去,医学界会普遍认为,一旦人体的收缩压超过了140mmHg,亦或是舒张压超过了90mmHg,那么临床就可以被定义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成因繁杂,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环境因素与个人生活习惯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在2024年,医学界依据广泛且深入的临床研究以及详尽的数据分析,正式公布了全新的血压标准,曾经被大众广泛熟知的120/80mmHg标准,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全新的血压标准则强烈地提醒着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的血压波动状况。
而新的血压分级又更加细致入微了,一共划分为四个等级:一是正常血压;二是高正常血压,即收缩压保持在130~140mmHg,舒张压保持在85~90mmHg;三是1级高血压,即收缩压达到140~160mmHg,舒张压达到90~100mmHg;四是2级高血压,即收缩压超过160mmHg,舒张压超出100mmHg。就这种精细化的分类方式来说,能够更加精确地展现出个体的健康状态,为医生给患者制定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日常的生活中,究竟该如何有效地预防血压异常波动呢?
1.遵循科学膳食原则
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的食盐摄取量应当严格限制在5克以内。要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在日常的饮食结构中,可以稍微多添加一些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稳定人体的血压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适度的运动对于降低血压水平同样有着显著的效果,建议大家每周进行累计时长约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轻快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都是非常合适的选择。通过运动,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不过,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切不可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3.着力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来说至关重要。超重和肥胖会极大地增加心脏的负担,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总之,通过合理搭配饮食与坚持规律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内,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此外,尤其要注重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对于血压的控制有着特别关键的意义,大家在生活中要高度重视。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