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3.9–6.1 mmol/L。很多糖友一听,就会觉得:“那我是不是也得控制到这个区间才算好?”
答案可能会让你意外......
糖尿病人的最佳血糖范围,并不等于正常人的标准。为什么呢?因为糖友的身体状态、病程长短、并发症风险,都和普通人不同。如果一味追求“和正常人一样”,不仅难以做到,还可能带来新的危险......
为什么血糖不是越低越好?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过低或过高都存在风险!
如果空腹血糖低于4.5 mmol/L,就意味着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大脑和心脏首当其冲。轻者会出现心慌、出汗、头晕、乏力,重者可导致昏迷、抽搐,甚至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而增加猝死风险。长期过度追求低血糖,还会造成大脑反复缺能量,增加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可能性。
而如果空腹血糖长期高于11 mmol/L,则带来全身血管的损伤,小血管受损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失明)、肾脏病变(尿毒症)、神经病变(麻木、溃疡),大血管受损,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后果,还会削弱免疫力,使感染风险增加。
因此,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不在于把血糖压得越低越好,而是在医生指导下,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既安全、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最佳区间”。
65岁以下的糖友,最佳血糖范围是多少?
1)病程相对较短、身体状况较好
对于65岁以下病程相对较短、身体状况较好的糖友,血糖目标可适当设定得更接近正常值!
空腹血糖:4.4–6.1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有效减少小血管损伤,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对大血管同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比过度追求“越低越好”,这个目标区间能在保持血糖接近正常的同时,避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夜间或运动、饮食不规律时的低血糖。
2)准备怀孕或妊娠期的妇女
准备怀孕或妊娠期妇女,血糖控制需要比普通成年人更严格,因为高血糖不仅会增加母体的并发症风险,还会影响胎儿健康。根据2022 版《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推荐[1]:
空腹血糖<5.3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孕妇严格控制血糖的好处很多,既能保护胎儿,也能保障母体健康。不仅如此,血糖控制良好可以提高受孕成功率,降低流产或胎停育的风险,使整个孕育过程更加顺利。
更重要的是,妊娠期保持合理血糖,不仅利于当前妊娠,也为母亲的长期健康打下基础,可减少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实现母婴双赢~
3)病程长、身体状况较差(多病共存)
病程长一般指糖尿病患病超过10年,胰岛功能已经逐渐衰退,血糖容易波动,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都增加,且多种并发症开始出现。对于这类糖友来说,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量放宽。
空腹血糖:6.1~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
对于病程长、身体状况较差、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糖友,如果血糖目标过低,容易引发低血糖、心血管事件或其他急性并发症。而适度放宽目标,则可以让血糖相对稳定,更好地配合其他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