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急诊科马艳秋、儿科杨世青
编辑 | 周亦川
近期,雷暴天气频繁,不少人出现咳嗽、喘憋等症状,甚至因此危及生命,医院里此类患者明显增多。顺义妇儿医院专家提醒,雷暴哮喘多发生在暴雨后是一种在雷暴天气下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现象,与花粉浓度过高有关,遇到雷暴天气,公众需做好防范。
雷暴是如何“引爆”哮喘的呢?
雷暴哮喘的发生同时需要具备天、地、人共3个条件:雷暴天气(天)、花粉或霉菌过敏原(地)、致敏人群(人)。
雷暴哮喘的本质是气象条件与过敏原的“强劲风暴”。当雷暴天气发生时,冷空气气流会将地面花粉卷入云层,云层中的水分和闪电使花粉颗粒爆裂,释放出直径仅2.5-10微米的微粒。这些微粒可穿过鼻腔直达下呼吸道,同时雷暴产生的大气电场会改变过敏原的化学结构,使其更具刺激性。气压的剧烈波动还会直接引发支气管痉挛,多重因素叠加下,哮喘发作风险激增。
哪些是暴雷哮喘高危人群?
(1)既往曾有雷暴哮喘病史;
(2)曾诊断为哮喘且明确对花粉或(和)霉菌过敏;
(3)花粉症;
(4)既往未诊断哮喘,但完善过敏原检测阳性(尤其是花粉过敏原阳性)及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另外,我们也需要警惕以往无哮喘病史的人群也有可能发生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的高危预警信号有哪些?
气象预警:雷暴天气发生前6-24小时是高危期,此时花粉浓度开始异常升高。雷暴后1小时内急诊就诊量可暴增300%,且30%患者既往无哮喘病史。
身体预警:出现鼻塞、流涕、眼痒等“过敏前奏”,继而发展为喘息、胸闷、夜间憋醒。
环境预警:雷雨后空气中有泥土腥味,这可能是霉菌孢子爆发的信号。
群体预警:同一区域多人同时出现呼吸道症状,需考虑雷暴哮喘集体爆发。
设备预警:空气质量监测仪显示PM2.5骤升同时过敏原指数超标。
面对雷暴天气,公众该如何预防雷暴哮喘?
秋季雷暴多发,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尤其是空气质量指数和花粉浓度,对哮喘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
雷暴天气,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时,佩戴N95口罩或具有防花粉功能的口罩,增加防花粉护目镜,形成呼吸道-眼部双重防护。能有效阻挡大部分过敏原。
定期打扫,减少尘螨、霉菌等室内过敏原的积累。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面对雷暴哮喘急性发作,如何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识别症状:哮喘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干咳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无法平卧,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调整姿势:坐位或半卧位,身体微微前倾,往往更有助于呼吸。
合理用药:哮喘患者应遵医嘱,按时使用控制药物,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以备不时之需。高危人群可在雷暴前2小时预防性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心理建设:保持冷静,降低焦虑,研究显示压力激素会加剧气道炎症。
及时就医:若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极度困难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秋季雷暴虽猛,但只要我们做好家庭预防,掌握院前紧急处置方法,就能有效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记住,当雷声轰鸣时,你的防护措施就是最可靠的“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