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到一则新闻让我愣了挺久,一位常年治脑梗的医生,自己在45岁也突发脑梗。他说:“我并没有三高,仅有的问题,可能就是太累了”。晒出了他的磁共振报告,显示确诊为“双侧额叶及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灶”。俗称“腔梗”,属于脑梗的一种。这位医生的心里话,提醒了我们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生病不会因为身份或职业就对我们格外宽容,在过度疲劳面前,每个人都一样。
医者难自医,老话早就说过。不是看不到身体的提醒,而是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习惯把自己放在所有待办事项的最后。
「一、被小看的过度疲劳
现在的人总爱说太累了,却很少意识到,累本身就是身体在发出提醒。
劳则气耗,长期高负荷工作、精神紧绷、睡眠不够,会一点点消耗气血。尤其在压力之下,身体的气血循环更容易受阻。气推不动血,头部供血不足,这或许是很多突发脑梗的潜在原因。
二、身体发出的四次提醒
异常疲倦、总想睡并不只是没睡够
可能是大脑供血不足的前期表现,气血不能很好地输送到脑部,人就会经常犯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突然视力模糊并不只是眼睛疲劳
过度用眼会消耗很多肝血,《内经》里说:“肝受血而能视”,如果肝血不足,视力就会变模糊,这是身体在提醒你要休息了。
反复头晕头疼并不只是睡眠不好
若出现恶心、想呕吐或是脖子发紧的状况,就得留意是不是因气血运行不畅、浊气上升引发的,这时脑部血管或许正处于紧张状态。
手脚发麻、没力气并不只是压到了
拿东西的时候手不稳,走路的时候身子轻飘飘的,这就说明,脾胃功能变差了,气血不能好好输送到四肢,要是舌头颜色比较深,那就是说,身体里可能有瘀血堵住了。
记住“120”口诀:1看脸是否对称、2查手臂,能否平稳抬起、0听说话是否清楚,有任何一种异常,马上就医。
三、防梗于未然
真正的健康调节,不能靠临时补救,要慢慢把身体状态调整回来。
1、饮食通络不靠大补,要靠平和
偏胖常晕的人可以喝点薏米茯苓粥,健脾化湿。
容易气短乏力的人喝些黄芪红枣茶,补气生血。
避开油腻、烧烤和生冷,晚餐吃七分饱,是对脾胃基础的呵护。
2、动静节奏让气血自然通畅
早上按按风池穴3分钟,帮助清气上升。
中午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助力气机通畅。
晚上用艾草泡脚十五分钟,能把火引到身体里,让你睡得香。
3、情绪放松给身体解压
每天早晚拍拍大腿外侧的胆经和内侧的肝经,帮着把郁积的气疏通开。
下午安静的坐5分钟,注意力放在丹田,调整呼吸凝神静心。
每过一个小时,就起来活动活动,改变长时间坐着消耗气血的状况。
四、健康不是人生的选择题,而是基础题
没人能代替你生病,也没人能代替你承受不舒服,健康不是违背人性的苦行,而是让你更从容、更自在地体验生活的基础,它意味着:
你不用在晚年总是跑医院
你可以清醒、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你能节省高额医用花销,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你还能继续陪伴你爱的人。
下次有人跟你聊起养 生,别急着拒绝,那不是絮叨,是一份温暖的提醒。给自己一次调整的机会,就是为未来的自己储备一份安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