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西苑科普 | 湿热天气警惕痛风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 周彩云

眼下虽已立秋,但天气依然潮湿闷热。这种湿热交蒸的环境,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尤其难熬。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是以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性关节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表现分两个阶段:1.急性发作期。以突发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常见于大脚趾、踝关节、膝关节等处,并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让人寸步难行、夜不能寐。2.慢性缓解期。关节肿痛经久不愈,或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可能破溃或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出现肾脏损害。

西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嘌呤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中医理论中,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病机是湿热内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有言:“膏梁之人,湿热流注筋骨,发为痛痹。”气候炎热、湿气弥漫时,如果素体偏弱,湿热之邪就会趁机钻空子,外邪引动内邪,阻滞气机。与此同时,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点,极易流注于下肢关节,湿热痹阻关节,阻滞气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发为痛风性关节炎。

在这个关键病机基础上,天气炎热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等,是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推手。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倘若脾胃因受凉而损伤,其运化之职就会被削弱,导致体内生湿生热。湿热痹阻经络,就会发为痛风性关节炎。另外,湿热易扰心神,人们容易因此情绪烦躁,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机升降,加重代谢紊乱。临床中,不少患者在心情差时关节肿痛会加重,就是这个原因。

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西医认为应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发作症状,预防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并治疗其他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降尿酸药。但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有损伤肝肾功能的风险,止痛药和激素还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

中医则提倡整体看待、分期辨治,即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为法治标,缓解期以平衡阴阳、调理体质为重固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科以此为依据,自创了院内协定处方“痛风方”(由葛根、土茯苓、车前草、川萆薢等组成),临床疗效不错。内服中药的同时,针对红肿热痛显著者,还可配合外治法清热消肿、活血止痛。比如,使用中药封包,常用药物为大黄、芒硝、乳香等,能快速缓解局部症状。急性期患者日常还可取金银花、葛根、蒲公英煎水代茶饮,缓解期患者可选用玉米须、金钱草、车前草等。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症状、调节体质、减少复发方面优势明显。但对于血尿酸水平极高、痛风石巨大、关节破坏严重、肾功能受损明显的患者,及时、规范地联合使用西医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非常必要。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日常还应注意生活调护,预防病情加重或复发。

1.控制饮食,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海鲜,如虾、蟹、贝类、沙丁鱼等;减少肉类的食用量,尤其是红肉,可适量选择鸡肉、鸭肉等白肉,并且要去除皮和油脂;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则应完全忌口。同时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低嘌呤食物的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例如,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能促进尿酸排出体外;樱桃中的花青素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痛风患者有益。

2.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别熬夜,避免受凉。

3.严格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即便在缓解期血尿酸水平达标,仍应控制酒精摄入。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可少量饮用一些红酒,但也不能超过100毫升。

4.多饮水,可用茶或不加糖的咖啡替代部分水,保证每天尿量维持在2000毫升左右。

5.坚持适量锻炼有助加速代谢,促进机体气血循环,但强度不要过大。游玩或出差需要长时间开车、乘车的情况下,建议多下车在服务区休息活动,避免久坐。

6.定期随访监测,即使无症状,也需遵照医嘱按时复查血尿酸、肝肾功能等。▲

来源:生命时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西苑科普 | 湿热天气警惕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