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每天顺畅呼吸的背后,肺部正在进行着精密的“新陈代谢”?可有一种叫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病,就像给肺泡蒙上了一层“污垢”,让肺的“换气功能”越来越差,从活动后气短到安静时也喘不上气,悄悄影响着人的呼吸。
引起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在肺泡的内表面有一种活性物质,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是呼吸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物质之一。
这种活性物质由肺组织不断生成,同时又由一些细胞不断地对它清除,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这种清除发生障碍的时候,这种活性物质就会在肺泡腔里面沉积下来,我们就称之为肺泡蛋白沉积症。
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清除主要依赖肺泡巨噬细胞,因此任何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异常的因素均可诱发肺泡蛋白沉积症。
目前认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机体产生了抗GM-CSF 抗体。这种抗体会干扰肺泡巨噬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无法顺利清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机制。
第二种是遗传因素。有些人从出生起,体内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清除相关的基因就存在异常,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天生就有问题,从而引发该病。
第三种是由其他疾病影响。比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会间接导致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进而使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内沉积,引发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都有哪些症状?
肺泡蛋白沉积症最主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这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无法正常清除、在肺泡腔聚集有关。这些聚集的物质会阻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进而导致患者缺氧,而且缺氧程度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
在病情较轻的早期,患者通常只是在剧烈活动时才会感到不适,比如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觉得“气不够用”;而到了病情严重的晚期,即便处于安静状态,也会因为低氧血症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是相匹配的。
肺泡蛋白沉积症该如何治疗?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预后存在差异:仅有小部分患者可自愈,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若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加剧、缺氧加重,进而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明确诊断后,尤其是随访发现病情进展时,需积极治疗。
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
遗传性肺泡蛋白沉积症:
因遗传基因异常导致,主要治疗方法为肺泡灌洗。通过定期向肺内灌入大量生理盐水,清除沉积的表面活性物质,以缓解症状。但表面活性物质会再次聚集,需反复灌洗。
继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
由血液系统疾病、职业粉尘接触等因素引发。治疗以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为主,部分患者在诱因消除或原发病得到控制后,病情可好转。
原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机体产生抗GM-CSF抗体所致):
支气管肺泡灌洗(全肺灌洗)为首选治疗方法;其次,GM-CSF是一种维持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吸入补充GM-CSF,可部分抵消抗体作用,恢复肺泡巨噬细胞功能,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或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但这些方法应用较少。
医学的进步总能为健康带来更多保障,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呼吸困扰,尽情享受每一次轻松的呼吸,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