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秋天养生从一杯”特调奶茶”开始,附中医调养方案

秋风送爽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您喝到了吗?

今年的立秋仪式感

不妨融入中医的智慧

将其喝得更健康、更有滋味!

选对茶底,量“体”而行

传统奶茶常用红茶或绿茶为基底。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选择茶底时也可以考虑自身体质:

怕冷、体寒者,温性的红茶熟普洱是暖胃好选择。

易上火、体质偏热者,适量选用性凉的绿茶乌龙茶,能帮助清热解腻。

牛奶巧处理,暖胃更贴心

牛奶本身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效。但脾胃虚寒、易腹泻的朋友,可将牛奶加热后再饮用,减少其寒性刺激。

养生小料随心加,美味健康两不误

中医推崇“药食同源”,不妨在奶茶里加点“料”。

枸杞:明目养肝

红枣:补气养血

桂圆:安神益智

这些都是契合秋季的养生好物。它们与奶茶巧妙融合,不仅增添风味层次,更让每一口都滋养身心。

立秋虽至,“秋老虎”余威尚存

但天地间的阳气已悄然收敛,阴气渐长

中医认为,此时养生贵在顺应“收”的特性

重点做好“养阴、防燥、敛神”三件事

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从中医视角看

立秋是自然界由“长”转“收”的转折点

夏季人体气血浮于体表,毛孔张开

立秋后若不及时调整

易致阳气外泄、阴液耗损

出现疲乏、口干、便秘等“秋燥”症状

饮食:

少辛增酸,润燥养阴

立秋饮食讲究“减辛平肺,增酸助肝”,同时不忘润燥。

增“酸”敛肺:山楂、葡萄、柠檬等酸味食物能帮助收敛肺气,抵御秋燥。

简易酸梅汤(乌梅10颗、山楂5克、冰糖适量煮水)就是不错的选择,生津又解渴。

减“辛”防燥: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易助燥生热,此时应减少食用。

润燥食谱推荐:

银耳百合莲子羹:润肺养阴

山药排骨汤:健脾益胃

雪梨川贝粥:止咳润燥

起居:

早睡早起,防“贼风”

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需调整作息和穿着:

作息规律:尽量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顺应阳气收敛,帮助身体恢复元气。

防寒保暖:夜间睡眠避免开窗直吹,可穿长袖睡衣;白天出门记得带件薄外套,应对“一阵秋雨一阵凉”的天气变化,防止“贼风”乘虚而入引发不适。

运动:

舒缓为主,忌大汗

立秋运动宜选择

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节奏舒缓的项目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

过度出汗会损耗阳气和津液

推荐练习八段锦中的

“双手托天理三焦”

(疏通全身气机)

“调理脾胃须单举”

(增强脾胃运化)

非常契合秋季养生的需求

情志:

收敛心神,远离“悲秋”

秋意易令人感伤(中医认为“肺在志为悲”)。

调节情绪,重在“敛神”:

拥抱阳光:多晒太阳,振奋阳气,驱散阴郁情绪。

静心沉淀:每天静坐10分钟,闭目养神,让纷杂思绪沉淀下来,符合秋季“收敛神气”之道。

感受收获:参与秋收采摘等活动,在丰收的喜悦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误区一:立秋即大补

此时脾胃尚弱,盲目进补羊肉、人参等温热之品易生内热。

建议先用山药、小米等性平食物“打底”调理脾胃。

误区二:过早穿厚衣

“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初秋适当“冻一冻”能增强耐寒力。

但老人、小孩及体弱者需灵活掌握,以不受凉为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秋天养生从一杯”特调奶茶”开始,附中医调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