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981医院·科普讲堂】立秋后养生指南:助力康复期患者平稳过渡

立秋后养生指南

助力康复期患者平稳过渡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此时气温逐渐下降,

昼夜温差增大,自然界呈现,

“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特点。

对于康复期患者来说,

这一时期的养生调理尤为重要,

尤其是骨折术后和偏瘫患者,

科学的养护能帮助身体

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促进康复。

注意温差变化

做好保暖防护

立秋后“秋老虎”可能短暂肆虐,但早晚凉意已显,温差变化易让康复期患者受凉。

穿衣遵循“春捂秋冻”的适度原则,不要过早穿厚重衣物,但需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尤其注意颈部、腹部、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比如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康复患者,受凉可能诱发不适。

室内通风选择气温适宜的时段,避免在清晨或傍晚冷风较强时开窗久坐,呼吸道疾病康复患者可在通风时暂时转移到其他房间。

调整饮食结构

兼顾润燥与营养

立秋后空气湿度降低,“秋燥”逐渐明显,同时患者康复需要充足营养,饮食需平衡润燥与补养。

01

多吃润肺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萝卜等,缓解口干、咽燥等不适,适合呼吸道疾病、咽喉疾病康复患者。

02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为身体修复提供原料,但需避免过量油腻,胃肠功能较弱的康复患者可将食物煮软煮烂,便于消化。

03

少吃生冷、辛辣食物,冷饮、冰品易损伤脾胃,辛辣刺激可能加重秋燥,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合理安排作息与运动

避免过度消耗

康复期患者需要充足休息,同时适度活动促进恢复,立秋后应顺应“收敛”的自然规律调整作息和运动。

作息上建议早睡早起,保证7-8小时睡眠,充足的休息能让身体得到修复,尤其利于神经系统、体力的恢复。

运动以温和、适度为原则,选择散步、太极、慢走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过度疲劳或大汗,运动后及时擦汗、换衣,防止受凉。

运动时间可选择上午阳光温和时,既能促进气血循环,又能借助阳光提升精神状态,抑郁或情绪低落的康复患者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调节情绪状态

避免“悲秋”影响

秋季万物渐衰,人易产生低落情绪,而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力和康复进程。

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内心感受,避免独自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家属也应多给予关心和鼓励。

培养简单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养花、读书等,转移注意力,保持平和心态,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身体机能协调运转。

结合自身情况

警惕不适信号

立秋后的养生核心是“顺应时节、温和调护”,康复期患者需结合自身病情和体质,在饮食、作息、防护等方面做好细节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为身体完全康复打下基础。

策 划:巴 特

编 审:谢博多

作 者:吕爱华

编 辑:宋雪纯

刊 期:第1207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981医院·科普讲堂】立秋后养生指南:助力康复期患者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