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卷首语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不知不觉间,立秋已至。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7-9 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立”,意味着开始;“秋”,《说文解字》中说“秋,禾谷熟也”,代表着收获,预示着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北中健康编辑部》2025
养生为什么选立秋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立秋,可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它在中医养生里,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后,我国多地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带来丝丝凉意,此为一候凉风至;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这便是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此时的蝉感受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
从中医理论来讲,立秋处在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在这之前,夏季阳气旺盛,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一种较为亢奋的状态;立秋之后,阴气开始逐渐滋生,阳气慢慢收敛,自然界万物从生长走向收敛、成熟 ,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新陈代谢逐渐趋于平缓 。这就好比是一场生命的 “换季”,养生就像是为这场换季做好准备工作,意义非凡。
若此时养生有道,便能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交替,让体内阴阳保持平衡,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相反,要是忽视了立秋养生,身体可能会在阴阳转换的过程中 “迷失方向”,阴阳失调,从而引发各种不适。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咽干口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或者是感到疲倦乏力、睡眠不佳等。所以,立秋养生,是顺应天时,也是关爱自己的健康,为接下来的秋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立秋日常调养法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吃对食物,健康一秋
中医讲究 “天人相应”,在饮食方面,立秋后有个重要原则——少辛多酸。为什么要这样呢?从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来讲,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在秋天较为旺盛。而辛味食物具有发散的特性,吃多了容易使肺气过度发散,进而损伤肺的正常功能;酸味食物则有收敛之功,能帮助收敛肺气,让肺气不过于发散,维持肺脏功能的平衡。
早睡早起 秋乏远离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我们的作息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早睡,一般建议在晚上10-11点前入睡,此时阳气开始收敛,早睡可以养阴气,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为第二天的活动储备能量。早起,可在早上5-6点左右起床,这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促进气血运行,让人一整天都精神饱满。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还能调节人体生物钟,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效预防疾病。
内心宁静 笑对金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到秋天,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容易变得低落、烦躁、焦虑。这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这种现象在中医里被称为 “悲秋”。
从中医理论来讲,肺在志为悲忧,肺与秋季相应。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凋零,这种肃杀的景象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引发内心的凄凉、苦闷之感,从而导致情绪波动、抑郁 。
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不容小觑。中医认为,“忧伤肺”,过度的悲伤忧愁会损伤肺气,使肺气消耗过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出现咳嗽、气短、乏力等症状 。而且,情绪波动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比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还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引发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立秋中医外治调养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佛药浴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养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它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物理刺激或药物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立秋时节,运用中医外治法养生,能更好地顺应天时,调节身体机能,为健康加分。
01
泡脚·温养脏腑
泡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外治法,深受人们喜爱。立秋后,用热水泡泡脚,既能解乏,又利于睡眠,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中医经络理论来讲,人体的十二经络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泡脚时,热水的温热刺激可通过这些穴位,传递到全身,起到温养脏腑、调和气血的作用。比如,用艾叶水泡脚,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痒的功效,立秋后用艾叶水泡脚,可帮助去除体内湿气,缓解因湿气重引起的身体困倦、关节疼痛等症状 。准备适量艾叶,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15-20分钟,待水温适宜后泡脚,每次泡 15-20分钟即可。
忽而立秋
才觉盛夏
02
艾灸·温通经络 培补元气
艾灸,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借助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之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散寒除湿、回阳救逆。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艾灸,可起到培补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比如,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它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穴能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让人在秋冬季节也能活力满满。
AUTUMN
立秋养生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从饮食上的少辛多酸、润燥护脾胃,到作息里的早睡早起、适当午休,再到情志方面的积极调节、保持乐观,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更有诸多中医养生法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自我关爱之旅 。从这个立秋开始,将这些养生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让它们成为习惯 。当你认真对待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用心呵护自己时,就会发现,健康与快乐正悄然向你靠近 。愿大家都能在这个金秋收获满满的健康,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