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呼吸(也叫口呼吸,张嘴睡觉)在儿童中常见,特别在学龄前儿童中更为突出。
懂得其害处的家长们在发现孩子口呼吸后往往会努力让孩子睡觉时闭上嘴巴,比如语言教育和使用训练器,或者去看医生。张嘴呼吸会改变人的容貌和免疫功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食与心在日本很多商店里看到过矫正这样行为的粗暴产品,那就是用胶片贴上嘴,强迫给呼吸改道。关注食与心的朋友一定知道,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增加咀嚼次数,多吃稍硬的蔬菜豆类坚果等,强制改变孩子只爱吃软食(如面条米饭汤泡饭等好吞咽食物)的习惯。
如果在尝试各种方法后,很多孩子依然无法改变口呼吸的习惯。有些家长就觉得“孩子大人都遭罪,反正现在也没看出什么问题,算了吧”!
问题其实没这么简单。
长期口呼吸的孩子,发育成长中可能出现长歪(面部发育异常)、反复感染、专注力差、说话含混不清、脑子反应慢、睡眠障碍等各种问题,此时再想恢复正常并非易事。
其实对这方面问题的观察已经有了至少上百年的历史了。果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我们看看下边的案例吧。
上图姐妹俩的案例来自于国外医生的研究,妹妹(上图)7岁姐姐(下图)8岁时两人因口呼吸问题一同看了医生,后来妹妹听从了医生建议改掉了口呼吸的习惯,而姐姐继续口呼吸。多年后两人的面容就足以看出口呼吸对于颜值的损害有多大。【1】
其实这类的研究和观察非常多,很多年前发表过的照片是可以检索和引用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案例和对比,患者不愿意公开照片的情况更多。无需再去罗列更多照片说明,在必应的国际版图片检索一下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对比照片,自己只需要看看那些 ”龅牙“的人,看看他们现在呼吸的方式就知道这种习惯成自然对人类的摧残有多大。
不过本期食与心重点并不关注对容貌的影响,而是食与心专业研究的内容,口呼吸对于个体的共生微生物有什么影响,本期特别关注对于口腔和呼吸道菌群的影响。长期张嘴呼吸会在人体口腔培养出大批好氧菌吗?这些菌是不是致病菌?会降低人的免疫力吗?
——口呼吸对于口腔粘膜的影响
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内部的一层柔软的组织,主要由复层鳞状上皮和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组成,位于人体内表面,不仅参与消化,还像外表面的皮肤一样起着保护、感受味觉和参与免疫等多种功能。
根据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口腔黏膜可以分为以下3类:
正常情况下,因为唾液存在,口腔会一直保持湿润状态。成年人每日分泌唾液总量约为 1~1.5 升,也有文献报道可达 2 升。分泌量随时间、饮食、精神状态、年龄、健康状况而变化。大多数分泌过程我们都忽略了,唯有在饥饿状态下闻到飘香的饭菜味道才知道,哦,流口水了。
在清醒、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微生物因环境大幅度改变而开始释放产物,因此夜间更易发生龋齿或口臭。
相对于鼻呼吸,口呼吸会增加唾液蒸发,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和局部的皲裂,让微口腔微生物发生易位,尤其是在唾液分泌本就减少的夜间张嘴睡觉。
这种情况下,容易有口臭、经常口腔溃疡等问题都毫不奇怪。
——口呼吸对于口腔菌群的影响
人类口腔中的微生物组成复杂,是人体中仅次于肠道的第二大微生物群落,含有超过700种不同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占绝对多数。几年前美国哈佛大学和乔斯林医学中心合作研究发现,口腔微生物编码的基因甚至超过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数量。
人类对自己身上的共生微生物按其聚集区域和生活习性大致分为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三类。皮肤和口腔鼻腔眼球表面大多是好氧和兼性厌氧菌,肠道里没有那么多空气可以利用的地方大多数是厌氧菌。那么,在口呼吸时,氧气和黏膜环境的改变会对这些微生物产生什么影响大家不用说也会略知一二了吧。
口呼吸除了影响口腔细菌组成,对真菌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多项研究发现,口呼吸者的口腔念珠菌显著增加。一旦念珠菌变成口腔的优势菌,那么常说的病从口入问题,这些微生物的扩张确实难脱其责。
这主要是因为:
- 口呼吸导致的口腔干燥环境为真菌减少了竞争对手(正常口腔菌群),使得真菌更容易附着和繁殖。
- 口呼吸造成局部pH升高、氧化还原状态改变、黏膜微损伤,容易导致有益菌减少,念珠菌等机会致病菌乘虚而入,加大繁殖速度和量。
- 干燥和慢性、长时间刺激导致黏膜免疫功能降低和慢性炎症,进一步削弱了对于念珠菌的免疫监控。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在正常免疫状态下通常与宿主和平共处。但当其数量过多或免疫调节失衡时,就可能引发感染,即所谓的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这在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更常见。
多种痛苦难缠的口腔疾病,比如鹅口疮就与口腔念珠菌过多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相对于细菌,念珠菌跟酵母菌更是近亲,都属于真菌。除了喜爱氧,念珠菌的另一大嗜好是糖。如果口呼吸同时爱吃糖,这样的口腔环境简直让念珠菌得天独厚。之后出现各种念珠菌感染相关问题都毫不奇怪。(酵母菌过度生长是怎么回事?原因,表现和改善方法)
——口呼吸对于鼻腔菌群的影响
除了口腔,口呼吸同时还会影响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菌群组成。
鼻腔黏膜分布于整个鼻腔,结构组成与口腔粘膜区别明显,可分为两大区域:
鼻腔不仅仅是空气传输的管道,还具有过滤空气、加湿加温、免疫防御、嗅觉感知、与口腔协作感受味觉,以及气流调节和共鸣的作用。
当空气通过口腔而不是鼻腔进入气道(口呼吸)时,未经加湿的空气同样会引起鼻腔干燥、导致有益微生物减少,而致病微生物增加。
因此长期口呼吸的儿童更容易感染各种呼吸道病毒和细菌真菌、出现腺样体肥大、反复鼻炎、扁桃体发炎、口腔溃疡和发声异常等问题。
——口呼吸对于咽喉菌群的影响
咽喉黏膜主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但也因咽喉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鼻咽黏膜类似于鼻腔,而口咽黏膜则与口腔和食管粘膜相似。
长期口呼吸同样会造成咽喉干燥,扰乱咽喉菌群,增加咽炎和喉炎风险。
研究发现,与对照鼻呼吸儿童相比,口呼吸儿童口咽部微生物群多样性显著升高。且机会性病原菌相对丰度较高,如下颌前区龈上菌斑中的不动杆菌、未刺激唾液中的奈瑟菌、咽部中的肺炎链球菌和鼻孔中的寡养单胞菌。口呼吸儿童氧化应激相关唾液蛋白(乳酰谷胱甘肽裂解酶和过氧化物酶-5)的表达水平上调,而免疫相关蛋白(整合素 α-M 和蛋白酶体亚基 α 型 1)的表达水平下调。【2】
因此,长期口呼吸的儿童出现慢性咽炎、打鼾、扁桃体肥大等问题并不奇怪。
——口呼吸对于下呼吸道菌群的影响
口呼吸对于下呼吸道菌群的影响相对间接,主要是通过增加口腔致病菌,进而促进这些致病菌进入下呼吸道造成。
自然情况下,来自于口腔和鼻腔的致病菌是人体有害菌的主要来源。
在口腔问题跟感冒和肺炎有什么关系、肺不好?问题源头可能在口腔!——慢阻肺与肺气肿和口腔菌群与肺结节、肺纤维化和肺癌有关?,食与心介绍了长期口腔菌群异常(特别是牙周炎)对肺部功能的深远影响。
如果说补充有益微生物有助于抑制致病菌(喝酸奶改善牙周病,抑制口腔致病菌和益生菌和益生元能帮助清除致病菌吗),那么口呼吸无疑是在帮助有害菌抑制有益菌。
食与心温馨总结:张嘴睡觉(口呼吸)并不只是一种坏习惯,也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尽管会对人的面部发育有影响,那都是小事儿,而对免疫力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导致严重生活质量下降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期口呼吸的孩子,日后的颜值会远远低于父母小时候的预期,因为口呼吸会影响颌面骨骼,造成牙列不齐和鼻腔狭窄,从而损害颜值。
不过更重要的影响在于免疫方面。也就是有些人说的身体素质,比如XXX身体素质好,没见他/她生过病;XXX身体素质差,老是生病,每次流感季从来没错过。
口腔、鼻腔、咽喉、气道的微生物构成了这些黏膜部位对抗外界感染的第一道屏障(生物屏障)。口呼吸不仅会引起这些黏膜部位干燥,黏膜微环境的改变也会造成微生物的改变,特别是有益微生物减少和致病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增加。而口鼻中的微生物是自然状态下人体致病菌的主要来源,这就意味着口呼吸人群在体内自我营造了一个庞大的病原菌库。
当病毒来袭或者遭受压力事件时,口呼吸者口腔有害微生物更容易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因此也往往更容易让人感染或者患病。即便是没有额外诱因,菌群异常造成的黏膜慢性炎症也可能引起鼻炎、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龋齿等多种问题也会是常态。
2022年的一项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上文观点。这项研究发现,身体素质好的人往往更好看,长得好看是免疫强大的一种表现!更好看(面容更有吸引力)的人血液免疫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能力更强,嗜碱性粒细胞更多而中性粒细胞更少,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更强、血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能力更强。【3】很多人从不同角度解读过这篇文章,也有调侃,也有正面理解,其实今天你阅读了这篇文章,是不是会更加从共生微生物的深层理解这个研究呢?
其实长得好看的人应该不仅仅拥有某些相关基因,更必须拥有增强微生物屏障的良好生活习惯,比如充足的咀嚼次数以及没有口呼吸习惯。
写到此,食与心想告诉家长和孩子们,如果希望后代今后不异常发育或蒙受健康风险,不过多支付各种医疗费用,口呼吸和咀嚼次数不足的问题最好做一些家庭级别的讨论,孩子越早纠正越好!
参考材料
1. https://buteykoclinic.com/blogs/news/mouth-breather-face-can-mouth-breathing-face-be-reversed?srsltid=AfmBOoqlfJ6CgBIbgUYJ5jURChNo2DFPUyUC9e1ADsTkzSZwOGJR3LA2
2.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microbiology/articles/10.3389/fmicb.2020.575550/full
3.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84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