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李兰娟院士呼吁:70岁后,血糖没越过这个范围,不要乱吃药害自己

七十岁了还在天天盯着血糖仪,数字一高就紧张兮兮地吃药,其实您可能是“太认真反而伤了身”。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这个事儿,

我接触过太多老人,一听“糖尿病”就吓得不轻,仿佛等同于判了“慢性死刑”。但

本身并不可怕,真正要紧的是血糖控制的“度”在哪儿,特别是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

很多时候,子女出于孝心,见父母血糖略高,就赶紧安排吃药降糖,生怕哪天出问题。可药吃多了反而让身体吃不消,

低血糖反应

成了更大的隐患。别以为低血糖只是出点冷汗、头晕,那可是能要命的!

我见过一位72岁的老人,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血糖常年在

7.0~8.0mmol/L

之间。儿女坚持让他吃二甲双胍,还加了格列齐特。结果有天清早他眼前一黑摔倒了,才发现是

。住院一查,肾功能也出了问题。

我们常说“老人是瓷娃娃”,这话不夸张。年纪越大,身体的代谢功能越弱,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

降糖药物

虽然有效,但也有副作用,最怕的就是低血糖、乳酸中毒、肝肾负担加重。这些风险,不比轻微的高血糖小。

70岁之后,我们对血糖的“标准”不能照搬年轻人的那一套。国际上不少权威指南都指出,

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内

,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就已经算是安全范围了,不必强求“完美”。

尤其是那些没有

糖尿病并发症

、生活还能自理的老人,只要血糖在这个“宽松”范围内波动,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管理,不急着吃药。动不动就吃药,反而可能破坏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

有些人会说,万一血糖高了造成

糖尿病并发症

怎么办?这个担心不能说没道理,但要看时间线。

并发症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血糖失控

才会显现,而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活得质量”,而不是“活得标准”。

我认识一位87岁的老太太,血糖常年稳定在8.5左右,从未吃过降糖药,靠的是每天坚持散步、饮食清淡、心情舒畅。她的体检报告比很多六十多岁的还好,关键是她从不把血糖当敌人,而是当个“天气预报”看待。

话说回来,也不是说血糖高了就彻底不管。关键在于辨别“什么样的血糖需要干预,怎么干预”。

,那就要警惕可能是真正的糖尿病,这时候药物该上就得上。

但如果只是偶尔血糖高一点,或者饭后血糖波动在10以内,老人又没啥不适,那就真不必大动干戈。吃点药不如少吃点糖,多走几步,睡个好觉来得实在。很多人忘了,

生活方式干预

其实是最天然的“药”。

有研究显示,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干预,70岁以上轻度高血糖老人中超过60%的人可维持稳定血糖,而不依赖药物。这说明“自主调节”在老年人群中依然有潜力,不要小看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血糖控制不能“一刀切”,尤其不能用年轻人的标准来要求老人。老年人本身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少,胰岛功能逐渐衰退,本就容易

。这时候过度吃药,相当于拿鞭子抽一匹已经累瘫的马,后果可想而知。

有些老年人吃药后,血糖是下来了,但

却开始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涣散

,其实这就是

在“敲门”。很多家庭误以为是“老糊涂了”,殊不知可能是药吃多了。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念: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血糖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更要“以稳为主”。如果没有严重症状,血糖没超过

7.8~10.0mmol/L

,那就是“安全线”,不吃药并不会害自己,反而是保护自己。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血糖。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心理调节

,这些才是“慢病管理”的根本。药物只是辅助工具,不应该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很多老年人误以为“吃药就万事大吉”,结果忽略了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始终反复,最后还是在药物和副作用之间拉锯。

饮食上也不必过于清苦。

低糖不是无糖

,主食可以选择粗粮杂粮,搭配优质蛋白,减少精制碳水摄入,血糖自然就稳了。与其一口饭都不敢吃,不如学会吃得合理、吃得科学。

不少老人听信“偏方”,什么喝苦瓜水、吃洋葱泡酒、嚼生黄豆,结果搞得肠胃不适,血糖也没降多少。这类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可能造成

,得不偿失。

我们也要警惕一种心理误区,就是“数字焦虑”。天天测血糖,一有波动就紧张兮兮,这种心理压力反而会影响

内分泌系统

,让血糖更难控制。放松心态,有时候比吃一片药还重要。

70岁之后,我们对血糖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它、理解它、善待它”,而不是“敌视它”。血糖高一点,不代表就有病;血糖降下来,也不代表就健康。关键是整体状态如何,生活质量如何。

我想,李兰娟院士之所以呼吁“不吃药”,不是说完全不管,而是要引导大家重新思考:我们是为了数字而活,还是为了生活而活?血糖只是一个指标,不该成为我们晚年生活的“指挥棒”。

如果您已经70岁,血糖在

7.8~10.0mmol/L

之间,又没有其他严重症状,那就别急着吃药。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多动动、多笑笑,可能比降糖药更有用。真正的健康,是自己养出来的,不是药吃出来的。

您身边有70岁以上的老人正在吃药控制血糖吗?他们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与故事,一起探讨“老年血糖管理”的智慧之道!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健康声明:本文所提及的症状或机制为相关疾病的可能表现形式,但也可能来源于其他疾病,不能作为确诊标准。如有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建议自行判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721-731.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李兰娟院士呼吁:70岁后,血糖没越过这个范围,不要乱吃药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