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讯(通讯员 张亚斐 记者 王璐)“特别感谢欧阳艳医生,特别感谢三医院,让我一扫得癌症的阴霾…我们就是需要这样有医德、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几天前,即将出院的李爷爷向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欧阳艳送上一面鲜艳的锦旗。老人说,锦旗上“医德步医祖、福星慰善人”的话语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评价和诚挚感谢。
这场温暖的医患相遇,始于三个月前的一场“晴天霹雳”。今年4月下旬,七旬的李爷爷被便秘、排便费力等症状困扰,在家附近医院咨询时,医生一句“不排除肠癌,可能要手术”的诊断,让他瞬间坠入恐惧深渊。
“那阵子吃不下睡不着,总琢磨为什么偏偏是我得癌症。”不甘心的李爷爷再次来到社区医院体检,发现的胆道结石和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这更让他觉得“被判了死刑”。 在焦虑中煎熬两个月后,李爷爷决定鼓起勇气直面“疾病”,慕名找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
接诊的欧阳艳医生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李爷爷的焦虑情绪,没有急于安排检查,而是拉着他坐下细细询问病史。“李大爷您别急,CA199升高不一定是癌症,胆道发炎也可能引起,老年人便秘更是常见问题。”欧阳艳轻声细语的解释,搭配着清晰的病例分析,让李爷爷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听她讲完,我心里那块大石头落了一半!”李爷爷回忆道。在征得同意后,消化内科团队为他安排了肠镜等针对性检查。当结果显示肠道内无可疑肿物,肿瘤标志物指标恢复正常,连胆道结石也消失了!
欧阳艳向李爷爷解释,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有时会存在实验的误差。出现异常时,不要盲目焦虑不安,可以先复查,如果仍有异常,再做针对性的检查。
在对患癌的恐惧中煎熬了近三个月的李爷爷终于如释重负:“得病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医生不是冷冰冰地传递信息,而是耐心为病人排忧解难,这才是真正的、高尚的医德!”回想起近期跌宕起伏的就医经历,李爷爷感慨万千。他为欧阳艳量身订制了锦旗,特意赶在出院前亲手送上。
“我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没想到就收到了这么大的馈赠……我想,这就是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吧!”面对老人的热情,欧阳艳也十分感动。她提醒李爷爷,出院后仍要坚持复查、定期定检,对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好心情。
欧阳艳表示,胃肠道疾病有时会引起情绪的变化,情绪的波动也会引起胃肠功能异常,也就是脑肠互动异常,特别是老年患者往往有着较重的思想负担。为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注重耐心、细致服务,多解释一句、多安慰一句、多鼓励一句,有时候就能给予患者坚持治疗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