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此时天气酷热潮湿,人体阳气外浮,容易耗气伤津,出现疲倦、食欲不振、心烦失眠等问题。因此,大暑养生应注重清热解暑、健脾祛湿、养心护阳,以顺应自然规律,维持身体平衡。
二、节气习俗
(1)晒伏姜:该习俗起源于山西、河南等地,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混合后暴晒于烈日下,吸收暑热阳气,制成“伏姜”。姜性温,大暑时节人体阳气外散,内寒易生,姜能温中散寒,促进排汗与血液循环。
(2)饮伏茶:大暑正值“三伏天”,古人会在路边免费供应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煮成的“伏茶”,供路人饮用以防暑降温,如今在浙江温州仍保留此习俗。
(3)吃仙草:俗话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做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节气养生
(1)五要
要清热解暑:饮食宜选绿豆、冬瓜、苦瓜、荷叶等清热食材,可搭配百合、莲子清心火。
要适度出汗:清晨或傍晚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散步),促进排汗散热,但忌大汗淋漓。
要养护脾胃:大暑湿重,可食用山药、薏米、茯苓等健脾祛湿食材。烹饪方式以清蒸、炖煮为主,减少油腻。
要静心养神:午后小憩15-30分钟,避开正午烈日,缓解“暑伤心气”。通过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焦躁。
要防暑防晒:外出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防晒衣,或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家中可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四忌
忌贪凉饮冷:忌过量食用冰镇饮料及水果,以免损伤脾阳,引发腹泻。
忌熬夜耗阴:夏季昼长夜短,应晚睡早起,但不宜晚于23点,避免熬夜加重阴虚火旺。
忌骤冲冷水:出汗后勿立即冲冷水澡或猛吹空调,以防寒气入体,引发感冒、关节痛。
忌过度进补:大暑宜清补,忌盲目食用人参、鹿茸等温燥补品,以免助热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