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前列腺癌筛查与治疗策略再升级:专家呼吁提升公众认知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薛力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就我国前列腺癌防治现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专业分享。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前列腺癌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采访中问道,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导致癌发生前列腺癌的原因又有哪些?薛教授指出,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各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北上广等城市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患者更少,更多可能是由于筛查率不足,导致部分病例未被及时发现。他强调,当前前列腺健康问题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现实紧迫性,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媒体和医疗机构的协同应对。“我们曾做过测算,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费用相较晚期可节省约2万元,反之,若延误治疗,医保所承担的经济负担也将显著加重。”

前列腺癌目前已成为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比发达国家超过95%的五年生存率,我国目前的五年生存率仍低于70%。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公众筛查意识和医疗筛查覆盖率的不足。因此,加强早筛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薛力教授在交流中表示,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因此提升早筛意识极为重要。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50岁以上男性、有家族史者,应主动接受PSA检测;有家族史的可提早至45岁筛查,具体筛查年龄和频率也应根据个体健康状况加以判断。

如何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薛教授指出,前列腺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手段。因此,应积极控制已知风险因素,例如坚持清淡饮食、适量运动、预防前列腺炎等。此外,情绪因素在某些肿瘤的发生中也发挥一定作用,长期精神压抑或情绪低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整体健康。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有效手段,一旦及早确诊,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他也强调,目前尚无针对前列腺癌的疫苗,因此在防控策略上仍需依赖综合管理。

目前前列腺癌的筛查主要依赖血清PSA水平检测。这一方法简便、费用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初筛。必要时,还可辅以磁共振检查,进一步评估病变范围和穿刺必要性。在一些高风险人群中,结合影像学手段可初步作出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组织活检的病理结果。“PSA检测的费用并不高,通常在80至110元之间,但其对提高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薛教授指出,“如果能将PSA检测纳入常规体检,将有效推动前列腺癌的早筛早诊,减少晚期确诊的比例。”

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前列腺癌药物治疗已进入联合管理阶段。无论是局部进展期还是转移期患者,内分泌治疗都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通过阻断雄激素生成或受体通路,抑制肿瘤发展。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及其联合使用。相比早年睾丸切除,现代治疗更倾向使用注射型药物去势,加上口服抗雄药物,构建多靶点联合治疗模式。

新一代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如恩扎卢胺、阿比特龙等,在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已显示较高的疗效,联合治疗也有助于延缓进入耐药阶段(mCRPC)。

当前治疗方案应以内分泌治疗为重要手段,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精准制定,不仅关注生存期延长,也需重视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对于骨转移患者,还应加强骨保护治疗,以防止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

针对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等功能障碍,但大多数可在术后6至12个月内逐步恢复。他建议患者在术前术后可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并配合饮食营养调整与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整体康复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适度运动、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情绪管理等,也对预防前列腺癌及提升患者免疫力有积极作用。

专家提醒,前列腺癌是一种进展缓慢但对生活质量影响显著的疾病,早筛查、早干预是关键。未来,随着诊疗技术持续发展、患者教育逐步深入,前列腺癌有望更早被识别、更稳妥地被管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前列腺癌筛查与治疗策略再升级:专家呼吁提升公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