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英国心理学家:外貌不佳者,动力更足,成功更易得

“丑”这个字眼,一直以来都带着一些贬低的意味。作为视觉性动物的人类,往往对“丑”产生排斥,而对美丽则有强烈的吸引,甚至有时候会产生“颜值即正义”的偏见。这种现象,其实跟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不无关系。光环效应是指,我们会因为某一方面的突出优点,忽略或误判其他方面的特征。这种认知偏差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比如说,曾有一位美国的囚犯因其俊朗的外貌,一张入狱照竟然让他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网红”。出狱后,他甚至成了一位模特,并与富家千金结婚。这个例子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外貌的确能为一个人打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然而,英国心理学家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显示,外貌普通甚至被认为不太出众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更具备优势,甚至在职场和领导力上表现得更加突出。研究的对象是一组80个志愿者,结果显示,那些外貌并不显眼的人往往在领导能力、人际交往和智商等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

以黄渤为例,虽然他在娱乐圈的外貌并不属于“俊男”行列,但凭借其卓越的情商和人际关系,他收获了广泛的喜爱和尊重。甚至连模特界的顶尖人物林志玲也曾公开表示对黄渤的欣赏。同样,王宝强也是一个外貌普通,却在演艺事业上大放异彩的例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为什么外貌不出众的人更容易成功?心理学家克拉克·赫尔的动机驱动理论为我们解答了其中的奥秘。赫尔认为,当个体因外貌不出众而承受社会压力时,产生的心理失衡反而会成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

这种内驱力本质上来源于自卑感,正如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所提到的,个体的自卑往往能催生出强大的动力,推动他们超越自我,取得卓越的成就。阿德勒的个人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尽管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由于身体的虚弱和早年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他曾一度感到自卑。然而正是这种自卑,促使他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

从自卑到超越,这个过程体现了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因此,外貌的劣势可能会因为社会的主流审美而带来自卑,但这种自卑反而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

再者,心理学中的跨栏原理(Hurdle Principle)也能解释外貌不出众的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跨栏原理由心理学家阿费烈得提出,意思是,个体在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时,会激发出更强的潜能。外貌劣势者往往在社交、求职等领域面临更多困境,这种不断的外部压力迫使他们展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问题解决技巧和领导力,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外貌平平甚至被认为不够出众的人,比那些外貌过于出色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的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貌过于出众的人常常会被贴上“花瓶”的标签,容易被认为成功仅仅是凭借外貌,而非其他实力。而外貌普通的人,却能因其“平凡”而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这种信任无形中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这种现象也与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密切相关。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外界的期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促使他朝着期望的方向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即便一个人的外貌不符合主流审美标准,但他得到的期望和支持,配合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都会推动他不断向成功迈进。

综上所述,长得漂亮未必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反而外貌普通的人,更容易通过自我驱动、不断突破困境,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一句话所说:“长得漂亮是天赋,活得漂亮才是真本事。”成功并非仅仅由外貌决定,更是由内在的动力和不懈的努力所塑造的。

-END-

作者:观南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英国心理学家:外貌不佳者,动力更足,成功更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