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管就像城市的“交通网”,一旦“堵车”,心梗、脑梗这些“事故”就容易发生!但很多人的血压血脂默默“爆表”了却浑然不知,直到血管“拉响警报”。
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六科主任余丹青教授和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心血管科主任王侠教授做客羊城晚报岭南名医直播间,直面我国3.3亿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危机,与大家分享如何疏通血管、解除警报。
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敲响警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高达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每5例死亡中2例与心血管病相关。余丹青教授在直播中提醒:“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快速上升,30-40岁心梗患者逐年增多,血管健康管理必须关口前移。”
王侠教授分析,高盐高脂饮食、久坐、肥胖、情绪压力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北方日均盐摄入量达14克,远超世卫组织6克标准,广东人虽日均8克,仍需警惕“隐性危险”。
高血压:隐匿的血管“炸弹”
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壁,增加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的风险,造成动脉变窄,导致血液流动受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明确定义,120/80mmHg以内的血压定义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为正常高值。余丹青教授强调:“一般高血压的患者以及在65-7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我们还是要求控制在140/90mmHg以内。”王侠教授提醒:“肥胖人群即便血压还没变高,依然要监测血压。”
高血脂:沉默的血管“腐蚀剂”
高血脂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部分前期症状不会很明显,但若不及时检查,血管会因为血脂的沉积逐渐变窄,甚至严重堵塞。余丹青教授强调,要重视定期体检,关注自身的LDL-C水平,低危人群也就是健康人群的LDL-C指标,建议维持在3.4 mmol/L以下。
王侠教授解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医生最为关注的重要参数,LDL-C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普通体检报告LDL-C参考值为3.4mmol/L,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更低目标,即便体检报告没有出现“箭头”,仍需遵医嘱用药。
防控方法: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专家们提出了多项防控建议。首先,生活方式管理是基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情绪管理都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定期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对于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应坚持长期药物治疗,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以及PCSK9小干扰RNA类药物等均是常见的降脂药,需长期服用,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加重。支架术后患者更需终身控压、控脂,否则支架处可能会再度狭窄,未放支架的部位可能形成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直播中,余丹青教授提醒:“每个人都要尽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王侠教授则呼吁大家“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三高,护心脏血管!”
策划|龚丹枫 黄海昀
统筹|廖俊杰
主持|林清清
文|蒋梦娜 林清清
海报|郭思
导播、拍摄|赵厚旺 谢丽婷 秦梓茁
剪辑|李雨轩 蔡昭旭 李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