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6日讯(通讯员 石荣 陈璇)成瘾医学,一个鲜为人知却充满挑战的领域。成瘾患者往往深陷物质依赖或行为成瘾的泥潭,身心备受折磨。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的成瘾患者已超300万人,而实际人数可能高达数千万。
阳玲芝,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护士,医院2025年度“最美护士”获得者,正是这一特殊“战场”的心灵治愈师,帮助无数成瘾患者走出身心困境。
特殊战场上的“心灵治愈师”
成瘾患者长期面临“双重困境”:生理戒断的痛苦与社会的污名化。阳玲芝所在的成瘾医学中心,正是国内首批以“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治疗成瘾的专科机构,每年收治该类患者逾千例。
作为该中心的资深护士,她每日面对的不仅是患者的生理戒断反应,还有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社会的偏见。她曾坦言:“成瘾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药物治疗,更需要被理解和接纳。”一次夜班中,一名因地佐辛药物成瘾入院的年轻患者因戒断反应失控,将病房设备砸得七零八落。阳玲芝没有选择强制约束,而是冒着被抓伤的风险,持续用平静的语气安抚:“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但我会一直陪着你。”两小时后,患者瘫坐在地痛哭:“从来没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这一幕,成为践行“共情护理”的缩影。
工作中,她创新性地将心理学技术融入日常护理:为情绪崩溃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为复饮患者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她扎实的理论基础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她将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化作临床中的温暖守护,用专业素养织就生命防线,更以悲悯之心倾听每一声病痛的呢喃。
以专业铸就防线,用温情点亮希望
在成瘾医学领域,护士的角色远超传统认知。除了监测戒断症状、处理突发状况,阳玲芝护士和团队还需化身“多面手”——开展成瘾方面的科普宣教。2023年,科室收治了一名因网络成瘾与家长发生冲突,被警察送入医院的14岁小男生。患者入院时绝食抗议,声称“活着没有意义”。阳玲芝护士没有急于劝解,而是每天带着他整理病房文娱设施,逐渐引导他敞开心扉。原来他自幼生活在父亲的暴力管教之下,同时还要面对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生性早熟敏感的他渐渐将网络世界当成了生活的避风港。阳玲芝的鼓励、肯定和共情,成为了小男孩治疗路上的一道光,陪伴他走出了情绪和网瘾的泥沼。
为打破社会偏见,她和护士兄弟姐妹们一起编排了“跟网络成瘾说不”等科普情景剧,多次在省内、全国比赛中获奖,并且走进了社区、学校,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了解防治方法。渐渐地,社区开始出现主动求助的家庭,甚至有康复者加入宣讲队伍。
荣誉背后的坚守与传承
成瘾护理被称为“护理行业最难啃的骨头”。患者说谎、偷藏药物、暴力倾向等问题屡见不鲜。阳玲芝的手臂上有几道淡淡的疤痕,那是被躁狂发作患者咬伤的“职业印记”。问及是否后悔选择这个领域,她笑道,“如果连我们都退缩,他们真的无处可去了。”
这种坚守感染着整个团队。90后护士刚入职时,因患者复吸陷入自我怀疑。阳玲芝会鼓励她们,“治愈不是直线的,每一次跌倒都是站起的契机。”如今,成瘾医学中心的医疗护理模式获得全国同行的肯定与赞誉,吸引各省的护理人员来科室进修。
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阳玲芝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十年间从未休过年假。多少个除夕夜,她放弃与家人团聚,在病房和患者包饺子、煮汤圆……想尽各种办法,为患者创造跨年的快乐。
致敬“提灯者”,让微光汇聚成星河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全心投入与永恒热忱。”在国际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不仅限于技术操作,更在于对生命温度的传递。
在成瘾医学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护士们每天直面人性的深渊,却始终相信光明。她们为尿失禁的患者擦洗身体,在患者复吸时忍住失望继续鼓励,在家属放弃时仍然坚持沟通。这种坚持,源于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拯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