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身体排汗小常识及中医止汗妙招大揭秘”

《身体排汗小常识:中医教你止汗妙招》

身体排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时过度出汗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中医在止汗方面有着独特的妙招。

首先,要注意调节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劳累过度会损伤正气,导致汗液外泄。其次,饮食也很关键。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烧烤等,这些食物易助热生湿,加重出汗情况。多吃一些具有收敛止汗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药、黑芝麻等。

在中医调理方面,按摩穴位是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止汗穴位有合谷穴、复溜穴等,用手指轻轻按压这些穴位,每次 10 - 15 分钟,可起到调节气血、收敛汗液的作用。此外,中药调理也能起到较好的止汗效果,如黄芪、浮小麦等,可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通过调节生活习惯、饮食以及中医的一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的排汗,让生活更加舒适。


排汗的好处 夏季出汗多 止汗的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是自然的现象,出汗多了就会有臭汗味,下面我们来看看排汗小常识,让中医教我们夏季止汗的方法。

  普及身体排汗的生活小常识

  1、成人的身体平均有300-400万条汗腺,一天能产生15升液体,汗液中将近99%是水,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正常的出汗不仅可以排毒、美容、减肥,特别对高血压患者也很有好处。但如果出汗过多就是体虚的表现,还会有汗臭的烦恼。

  2、大量出汗后不要直接进入空调房间,应当先用毛巾擦干,再用温水冲洗。

  3、身体出汗过多者,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并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干燥。

  4、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的女性一定要“常戴常摘”,经常清洗,以免滋生病菌,生成“首饰病”。

  5、香体露真能止汗吗?目前,市面上标榜“出汗”的香体露种类五花八门,到底功效如何?其实,香体露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堵塞汗腺导管,出现汗斑、皮肤红肿、瘙痒甚至毛囊炎。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在肌肤清洁干爽时或临睡前适量涂用,以使其能够渗入毛孔,有效地发挥作用。

  6、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病态的多汗?很简单,打开空调,调至26-28摄氏度,静静地坐上一小会儿,如果仍然出汗,或稍有活动便出汗不止,那你很可能患上了“多汗症”。当然得在酷暑时节。

  夏季止汗的方法

  1、中医按摩轻松止汗

  将拇指指尖立起,用力点按合谷2-3分钟,穴位局部出现明显酸痛感;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揉复溜3-5分钟,穴位局部出现轻微的酸胀感;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注意合谷穴是重点,复溜穴要轻揉。

  2、自汗

  表现: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经常出汗不止,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自汗的人多数表现为精神不振、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怕冷等。

  原因:“肌肤腠理松弛,不能固摄”,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这种人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通俗地说就是人体的正气不足,致使津液外泄。

  治疗: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参瘦肉汤、党参北芪瘦肉汤、西洋参炖鸡、五指毛桃炖鸡等饮用。如果是虚不受补的人,要用太子参煲汤。

  3、盗汗

  表现: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清醒以后出汗就停止了。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原因:汗多伤及心阴心阳而造成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则津随液为汗。

  治疗: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4、夏季止汗茶

  黄芪10g、白术10g、防风5g、浮小麦10g冲水代茶饮,每一剂药茶可以喝1天。

  5、小麦糯米大枣粥

  浮小麦60克、糯米20克、大枣15个(去核)放入沸水中同煮,煮粥至熟烂,吃时可放白糖或红糖。分数次将粥吃完。

  6、乌梅黑豆汤

  将乌梅15克、黑豆30克、浮小麦50克,放入沸水中煮成浓汤,去掉残渣,剩下的汁加蜂蜜调味即可。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身体排汗小常识及夏季止汗的一些方法,身体出汗多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上面介绍的止汗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身体排汗小常识及中医止汗妙招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