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对治治疗。首先,要多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能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适当增加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毒素排出体外。
饮食方面,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胃肠负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果有发热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若体温超过 38.5℃,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对于咳嗽症状,可饮用止咳糖浆缓解,同时可以用梨加冰糖煮水饮用,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如果咳嗽严重或伴有咳痰困难,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止咳化痰药物。
总之,感冒后要根据自身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专业人士指出,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适宜用喝姜汤捂汗来医。
中医专业人士认为,按照中医理论,感冒是由人体感受自然界中的邪气引起的,机体内的正气为御邪而奋起抗争,正邪交争,从而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又称表证。根据病人感受的病邪性质不同,可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服药的同时喝些热汤或热粥,使身体出汗,有助于驱散风寒,扶正祛邪。
风热感冒则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有时也用薄荷茶之类的辛凉饮料进行辅助治疗。
感冒患者应该对照各自的症状,仔细区分不同的感冒类型,如果自己一时无法确定,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