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酷暑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如何科学防暑?以下是一些实用小妙招,助你轻松应对高温天气。
1. 科学补水,少量多次
夏季出汗多,需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可一次性豪饮。建议:
喝常温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冰水刺激肠胃。
适量补充电解质,如饮用绿豆汤、柠檬水或运动饮料,预防电解质紊乱。
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增加饮水量。
2. 合理饮食,清淡为主
高温下消化功能减弱,饮食需注意:
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苦瓜等,富含水分且能清热解暑。
避免高油高糖:减少烧烤、油炸食品,减轻身体负担。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蛋、豆制品,避免过量红肉。
3. 物理降温,巧用环境
衣物选择:穿宽松、浅色、透气的棉麻衣物,利于散热。
室内通风:早晚开窗通风,中午拉窗帘阻挡阳光。空调温度建议设在26℃左右,避免直吹。
随身携带降温工具:如小风扇、清凉喷雾或湿毛巾擦拭手腕、颈部。
4. 避开高温时段,调整作息
减少户外活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尽量避免暴晒。
户外工作需防护:戴宽檐帽、太阳镜,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夜晚避免熬夜,白天可适当午休20-30分钟。
5. 警惕中暑信号,及时处理
若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应:
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
补充含盐饮料,用湿毛巾冷敷腋下、额头。
严重时就医(如高热、昏迷)。
小贴士:特殊人群需注意
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需加强看护,避免单独留在密闭车内。
总结:防暑的关键在于预防,通过科学补水、饮食调节、物理降温和合理作息,便能有效抵御高温。愿你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
供稿
儿少精神科病房 李保芹
责任编辑
杭 冬
审核
杨爱华 任喜荣
每天一推
王建秋
王建秋: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大学本科学历,医学硕士学位,1993年参加工作,能熟练诊治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病症,熟练诊治各种急症、重症: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心身疾病、消化道大出血、高血压危象、肺型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塞、急性心衰、肺心病合并感染、高血压、冠心病伴哮喘。
专家门诊:内科门诊1
坐诊时间:周三、周六全天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