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的信号在患者脑内精准跃动,当国家级脑积水诊疗技术的火种从福建燃向全国,当最新一代头部伽玛刀的射线为千余名脑肿瘤患者免去开颅之苦——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的八年征程,正是一场关于“精”与“新”的医学革命: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脑科医学领域开疆拓土;以患者需求为航向,把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诊疗全流程。
作为福建省内脑科医学领域的“新势力”,从填补技术空白到制定行业标准,从尖端科研突破到普惠基层医疗,这家医院如何实现“创新”与“服务”的双轮驱动?近日,记者走进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对话院长林志雄,揭秘其“创新优质服务”背后的战略布局与民生温度。
记者:
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以下简称“福建三博”)以“博医、博教、博研”为办院模式,建院8年来不仅成为业界公认的“技术高地”,更在百姓中赢得广泛口碑。请问这一模式如何推动医院取得今日成就?
林志雄:
在“博医”方面,医院以精益求精的技术立身。8年来累计完成近4000台手术,其中70%为复杂的四级高难度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严格控制在0.5%以内(显著低于国际标准的1-2%),展现卓越的临床实力。医院在疑难病例诊疗领域表现突出,每年收治难治性脑积水、难治性帕金森及脑炎病例均超100例,同时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也获得广泛好评。
在“博教”方面,作为一家学院型三级脑科专科医院,医院不仅有学科带头人统招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构建高层次医学人才梯队,更通过开办“脑积水”等专项学习班,将“博医”获得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临床一线培养实战型人才。
林志雄教授开展病例教学
在“博研”方面,其理念是“临床痛点就是科研起点,博研为博医服务”。医院与南开大学合作开展的“介入式脑机接口”,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提升。例如,针对脑积水患者反复感染难题,科研团队改良腹腔端外置分流装置,将患者治疗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该创新成果现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这种“医教研”深度融合的“三博模式”,打破了社会对民营医院“重营销轻技术”的偏见,也将继续带领福建三博在神经专科领域攀登新的高峰。
记者:
6月那台轰动医学界的“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手术”,由您和段峰、吴成翰教授团队共同完成。能否详细介绍这项开创性手术?
林志雄:
这项手术的创新突破在于采用微创血管介入技术替代传统开颅手术。通过将支架电极送达患者头部运动皮层附近的矢状窦,构建“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反馈系统,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远超传统开颅手术方式。术后,患者经过训练实现了自主抓握功能的改善。
项目团队正在为受试者开展介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记者:
除这项开创性技术外,福建三博在神经调控领域还有哪些特色技术?
林志雄:
我们构建了多维度的神经调控技术为核心的神经功能修复体系: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帮助帕金森患者有效控制震颤症状;脊髓电刺激术(SCS),与脑机接口技术协同助力截瘫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及昏迷促醒;迷走神经刺激术(VNS),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这些前沿技术正在改写脑卒中、偏瘫、癫痫、渐冻症等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的治疗范式。
记者:
据了解,福建三博在脑转移瘤综合治疗领域已逐步形成特色专病优势,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林志雄:
脑转移瘤的治疗绝非“一刀切”,需要“一人一策”,病灶数量、体积、位置、全身状况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治疗方向。
福建三博基于国内外权威指南与丰富临床经验,建立了涵盖伽玛刀、鞘内化疗、分流术、外科手术、靶向治疗等技术的综合治疗体系,为每位患者量身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现每年接收患者近200例。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正在重点推进两项国内先进临床研究:一是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T细胞,使其变身“肿瘤狙击手”,能够精准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二是肿瘤细胞自体个性化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降低传统放化疗的副作用。
记者: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神经外科四大微创技术之一,福建三博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已积累超1000例经验,能否具体介绍这项技术?
林志雄:
伽玛刀代表着“毫米级”的精准外科技术。这项技术通过201束钴60射线聚焦靶点,误差控制在0.15毫米内(相当于两根头发丝),尤其适合处理深部小型脑肿瘤。
福建三博最新一代头部伽玛刀具有三大临床优势:首先是“无创”特性,避免开颅风险。去年我们为一位82岁高龄听神经瘤患者实施治疗,单次照射后,1年后复查,肿瘤缩小60%且完全保留听力功能,患者日常生活未受影响。
其次是“功能保护”优势,针对脑干、视神经、运动区等关键区域的肿瘤,我们创新采用分次分割治疗方案,使运动功能区脑膜瘤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92%,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损伤。
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
第三是“智能化”特色,自2020年10月开展伽玛刀诊疗以来,我们运用无框架定位面膜、AI图像导航等创新技术,已累计治疗1200余例患者,据随访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患者都获得了理想治疗成效。
记者:
福建三博的“王牌专病治疗技术”——难治性脑积水综合治疗有何成绩可以分享?
林志雄:
脑积水是福建三博的特色诊疗病种。2020年,我主编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脑积水疾病的专著《脑积水》,涵盖脑积水的生理、病理、规范诊疗及新技术应用。今年,我将和国内20多位专家共同推出新著《解析难治性脑积水》,针对临床复杂病例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中国解决方案,为更多临床医生答疑解惑、提供破局思路。
在学术推广方面,2021至2024年间,福建三博连续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脑积水新进展学习班”,累计培训全国近200名医师,其中公立三甲医院骨干占比达三分之二。
国家卫健技术推广证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院创新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端外置技术”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项目,标志着该项技术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已获得国家级认可。其相关研究成果同步发表于国际SCI期刊,为脑积水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记者: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脑健康问题备受市民关注。福建三博如何响应我省“福见康养”幸福养老体系建设并进行相应布局的?
林志雄:
我们围绕老年人脑健康构建了“早筛-干预-照护”全周期服务体系。在早期筛查环节,推出“脑健康体检套餐”,其中“998元阿尔茨海默病血液检测”通过检测4项特异性生物标志物,30分钟即可获得筛查结果,价格仅为市场同类产品的1/4,实现对老年痴呆的早期检测与干预,系列的脑健康产品把守着预防脑疾病的大门。
在居家医养方面,我们积极响应福建省“家庭床位”政策,于2025年7月通过福州市家庭病床服务资质认证。针对脑外伤、脑卒中康复期、造瘘口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等失能、半失能人群,我院组织专业医疗团队,提供上门护理、康复训练等一站式服务。
这种“政策引领+服务下沉”的模式,既发挥了我们在神经专科领域的技术优势,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切实筑牢了老年群体的脑健康保障防线,真正形成闭环的创新性分级诊疗模式。
记者:
医疗服务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福建三博的医疗技术,大家有目共睹。那么,医院是如何将“润物细无声”的服务理念融入进日常诊疗的?
林志雄:
我们的服务理念体现在三个维度:在医德建设方面,医院持续加强医德教育,每年收到表扬信、锦旗等达数十封/面;在费用管理上,所有诊疗项目价格全公示,主要手术费及检查费均低于三甲医院;在服务体系构建中,实行无假日预约制度,门诊患者通过预约制可以实现“零等待就诊”,有效降低患者时间与经济成本。
林志雄收到患者赠送的鲜花与感谢信
当然,福建三博有着更大的服务架构,即“三个围绕”:后勤围着医疗转,医疗管理围着医生转,医生围着病人转,由此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闭环管理。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实践,让医院连续7年的患者满意度达95%。
八年前,当林志雄带着首都医科大学的教授聘书从北京南下福州时,福建的脑肿瘤患者还在辗转北上广求医。如今,福建三博的手术室里,伽玛刀精准清除深部脑肿瘤的轨迹与脑机接口的神经信号流在空间中交错,勾勒出中国神经医学的崭新图景——这里没有传统医疗体制的桎梏,只有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向上攀登技术高峰,向下扎根民生需求,或许正是“三博模式”最生动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