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陈女士患2型糖尿病10余年,长期血糖控制欠佳,近3月余反复出现腹胀、恶心、早饱、呕吐等症状,饮食后加重,数次辗转于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未果,遂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就诊。入院时测血糖>33.3mmol/L,精神疲倦,伴腹胀、恶心,呕吐清水,四肢末梢麻木,外院完善胃肠镜提示慢性胃窦炎,肌电图提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完善腹部平片检查排除了肠梗阻,结合陈女士的症状、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内分泌科医生考虑她患上了2型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性胃轻瘫。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以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等为主要发病特点,而又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一组综合征,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范畴。长期高血糖损伤迷走神经及胃肠起搏细胞,导致胃动力下降、排空延迟。患者常表现为反复的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因营养不良加重血糖波动。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要点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首先应确诊为糖尿病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具备餐后饱胀、早饱感、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并通过胃肠镜、腹部超声排除胃出口梗阻、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胃排空检查为本病诊断金标准。虽然陈阿姨胃肠镜结果提示慢性胃窦炎,但结合腹胀、恶心、早饱、呕吐,餐后加重等典型症状及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病史,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医学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的西医治疗以综合干预为主。首要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药物治疗方面主要联合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胃复安等对症止吐药,泮托拉唑等护胃药,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然而,这些治疗方案虽能在短期内改善病人症状,但疗效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病情容易反复。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中医虽无糖尿病胃轻瘫明确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归入“痞满”“呕吐”等范畴。刘振杰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以痰饮停胃,胃失和降为主,重点在于温阳化饮,可选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经典方,将胃中水饮排出;缓解期痰饮表现不明显,以脾胃虚寒为主,治疗在于健脾温胃,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动力,防止复发。
刘振杰主任查房后考虑陈女士属于痰饮停留胃中,在给予降糖、促进胃动力、止吐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经典的化饮方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另一方面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强止吐之功(全方由茯苓、生姜、砂仁、法半夏、桂枝、猪苓、泽泻、酒白芍、白术、黄芩组成),同时配合中药热奄包、皮内针、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经过10余天的治疗,陈女士的血糖逐渐趋于平稳,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十分满意的出院了。
糖尿病胃轻瘫的注意事项
(1)忌生冷、水果、油腻、粗纤维食物,饮食注意少食多餐,以软烂流质为主,饭后适度活动助消化。
(2)糖尿病胃轻瘫容易复发,要坚持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予健脾养胃类中成药,如香砂六君子丸,并定期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调和脾胃,预防复发。
(3)定期筛查:每6-12月评估胃排空功能及神经病变进展。
(4)情志调摄:避免焦虑诱发胃肠症状,可配合耳穴压豆(胃、交感穴等)。
(文中方剂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科室以优化的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结合中药烫熨、熏洗、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荣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杯”、评为“中医特色最明显的科室”,获“广东省中医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优势病种如:
1.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指导糖尿病诊疗;
2.依据“因消致痛”理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3.采用中西医、内外法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4.“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5.运用“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
6.运用健脾行气、润肠通便法改善糖尿病胃肠病;
7.中医内外结合治疗痛风;
致力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对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成了基于“因消致痛”中西医理论及综合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代谢综合征开展了系列研究,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形成了“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综合防治方案。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专利5项,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供稿 | 梁庆顺 彭幽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